滩到桐庐尽,江流自此平。
远烟团小屋,斜照起秋声。
浪细千鳞见,风和一棹轻。
计程余两驿,遥盼虎林城。

【解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桐江的船中,遥望两岸山峦叠嶂,烟云缭绕,舟行平缓。诗人以简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抒发了自己游赏的欣喜之情。

译文:

到了桐庐滩头便到尽头,江流从此变得平缓。

远处的烟雾笼罩着小山村,斜照的秋阳使村舍更加幽静。

波浪细小可见千条鱼鳞,轻风和煦一叶扁舟更显轻盈。

计算路程只余下两站驿站,遥遥望着虎林城心中期盼。

【赏析】

此诗是写景诗,描写旅途见闻与感受。诗的首两句“滩到桐庐尽,江流自此平”,交代了时间、地点和沿途所见。诗人由江行而入山,先写江水之平,再写山色之远。“滩到桐庐尽”句中的“尽”字说明桐江两岸的山连绵不断,直到江水的尽头;“江流自此平”句中的“平”字则写出江面宽阔,水流舒缓,两岸山峰倒映其中。

第三联“远烟团小屋,斜照起秋声”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作者用“团”“起”等词,把烟和山、水连成一体,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秋高气爽、水天一色的江山图画。“远烟”二字点明烟的远近,“团”字状其为团团,给人以缥缈空蒙之感;“小屋”二字又使人想到人间烟火,构成鲜明对照。“斜照”二字点明太阳的位置和光线,“秋声”二字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萧瑟之声,从而烘托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一个“起”字,将烟、山、水三者融为一体,仿佛可以听到秋风吹过山谷发出的沙沙声响。“团”字写出了烟的朦胧模糊,“起”字写出了山间回荡的秋风。

第四联“浪细千鳞见,风和一棹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景色,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愉悦。“千鳞见”形容水中小鱼很多,鱼在水中摇曳着千姿百态,显得十分生动可爱;“一棹轻”则是说船桨轻轻摆动,好像没有重量一样。这两个动词的运用,不仅写出了水面的平静,也显示出船行之快。诗人通过这两个动词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这次旅行的兴奋之情。

最后一句“计程余两驿,遥盼虎林城”,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所遇到的困难。由于行程遥远,距离虎林城还有两个驿站的距离,所以诗人不禁感到有些疲惫。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怀着期待的心情,希望能够早日到达目的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流畅的语言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感,以及他对这次旅行的兴奋和期待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