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还有壮心无,诗酒阑珊兴亦孤。
付与闲人话《心史》,却收馀论作《潜夫》。
【注释】
重九 其一 (乙亥):即乙亥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重九:指九月九日的重阳节。登高: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因“重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
诗酒阑珊:酒意已阑珊,即酒意已尽。
付与闲人话《心史》:把心事托付给那些悠闲的人去说。
《心史》:相传古印度僧人瞿昙悉达多曾于菩提树下悟道,留下一部记载他一生言行和觉悟的《阿育王经》等,后人合称为《心史》,又称《大般若经》。
余论:未完的议论。
作《潜夫》:编入《潜夫论》。
【赏析】
此诗题下原缺三句,但据全诗意旨,可补为:“重九佳节又今朝,独上高楼望远方。”“登高望远”本应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诗人却感到“诗酒阑珊兴亦孤”。原来诗人此时正被贬为交趾郡吏,远离家乡,心情十分悲凉,所以虽有登高之举,但兴致却很低落。而这种心情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
“付与闲人话《心史》”,诗人将自己的心事托付给那些悠闲的人去说,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的心情,又表明诗人不愿与世俗之人交往,而是希望将心事向那些真正理解的人诉说。
“却收馀论作《潜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却收”二字,说明诗人并非真的要去做官做隐士,而是要将那些未完的议论编入《潜夫论》中。这样既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又能为国家的安定和发展献言建策,同时也能体现自己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以登高之乐反衬诗人心中之悲,通过对比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诗人还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国家大事之中,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