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秘永存虚语耳,明昌七印继宣和。
世闲名迹俱尘劫,不见袁荆簿录多。

【注释】

①“和沈房仲论印十二首”:作者与友人沈房仲(房)谈论关于印章的话题。

②“珍秘”句:意指珍藏的印章永远保存,但虚名、美言都如耳旁风,一吹就过。

③“明昌”句:北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七位皇帝,这里指代当时收藏印章的人。

④“世闲”句:世上闲适的人名迹都成了尘劫,即被世人遗忘了。袁荆,东汉末年人。

⑤“不见”三句:指世间许多珍贵的书册,因为战乱而散失了。

【赏析】

此诗为题咏古印之作。从全篇看,作者在赞美古印之余,又不免感叹当今之世,文人雅士所藏的印章多已散佚无存。

开篇二句点题,说那些流传千古的珍秘印章,其实不过是空洞无物的言语而已。接着,作者指出,虽然如此,却依然有一些人热衷于收藏印章。“永存”一句表明这些珍秘印章虽已被世人遗忘,但仍是永久存在的。“明昌”一句表明这些人就是明昌年间的七位收藏印章的人。这一句中,“明昌”二字暗指北宋徽宗宣和年间。

“世闲”三句,是说世上那些闲适之人的名字与事迹,都已成为尘土一般,随风消逝。这一句中,“世闲”二字暗指那些不知名的无名之辈。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埋没在尘埃之中的古人名字与事迹的感慨。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主旨。这四句中,前两句是说那些珍秘无比的古代印章如今都已不复存在。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局面的无奈之情。“不见”二字暗指那些传世之书已经散佚无存;“袁荆”三句是说那些珍贵的典籍也已经被世人遗忘了。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图书散佚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对古代文化遗产散佚的惋惜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