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挹袂早春馀,曾访皋园水竹居。
伫听归鸿过别馆,闲随芳草绕通渠。
赠予朱老枕中秘,却返白牛泾上庐。
从此浮踪忽南北,恭闻尺一起樵渔。
注释:
当年:指过去的日子。
挹袂:整理衣袖。
曾:曾经。
皋园:皋塘,池塘的别称。
水竹居:水边的竹子做的房屋。
伫听:长时间地听。
归鸿:回巢的鸿雁。
别馆:别墅。
闲随:悠闲地跟随着。
芳草:长满青草的地方,这里指水边。
通渠:大沟渠。
赠予朱老枕中秘,却返白牛泾上庐:送给朱老枕头中的秘密,又回到白牛泾上的房子。
朱老:朱权,字彦章,封东阳王,元末明初诗人、画家,与刘基友善。
枕中秘:枕头里的机密。
白牛泾上庐:白牛溪上的小屋。
从此:此后,从现在开始。
浮踪:游历四方的踪迹。
忽南北:忽然改变方向。
尺起:尺量,比喻时间短暂。
樵渔:打柴和捕鱼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是作者在得知朋友沈椒园待御寄来和移居诗之后,用韵奉答四首之一。
第一句“当年挹袂早春馀”,意思是说当年(即过去)我整理衣袖时,正是早春时节。挹,同“揖”,整理衣袖的意思。
第二句“曾访皋园水竹居”。皋园,即皋塘。水竹子的屋子。
第三句“伫听归鸿过别馆”,意思是说,我静静地听着归巢的鸿雁飞过我的别墅(也就是别馆)。
第四句“闲随芳草绕通渠”,意思是说,我悠闲地跟着长满青草的地方,绕着大沟渠走。
第五句“赠予朱老枕中秘”,意思是说,我把朱老送给我的枕头中的机密送给他。
第六句“却返白牛泾上庐”,意思是说,我又回到了白牛泾上的小屋。
最后一句“从此浮踪忽南北”,意思是说从此以后(自从这次酬答以后),我四处漂泊,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艰难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