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三条径,斜通十亩塘。
闲非行散得,乐岂注书妨。
水碧全涵日,林红半带霜。
何须鄙夫有,寓口一相羊。
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随意三条径,斜通十亩塘。”
- 注释: “随意”表达了一种随性或自由的心态。”三条径”和”十亩塘”则描绘了一个具体的画面,显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致的细致观察和感受。
- 赏析: 这句话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超脱。同时,它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第二句:“闲非行散得,乐岂注书妨。”
- 注释: “闲非”表示闲暇无事,”行散”指漫步行走,”得”是收获或得到的意思。”乐岂”是哪里来的欢乐,”注书”是指专心致志于学问或工作。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在闲适的时光中进行散步或阅读,都是值得享受的生活乐趣,无需担心妨碍了学问或工作。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评价,强调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平衡。
第三句:“水碧全涵日,林红半带霜。”
- 注释: “水碧”描述了清澈如碧的水面,”全涵日”意味着整个水面都映照着太阳的光芒。”林红”指的是树木被秋色染红,”半带霜”表明树木一半呈现出秋天的霜降色彩。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出季节更替的美丽画面。诗人用“全涵日”和“半带霜”两个对比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从明亮到含蓄的转变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变化的敏感和欣赏。
第四句:“何须鄙夫有,寓口一相羊。”
- 注释: “鄙夫”是对那些不求上进、满足于现状的人的称呼。”寓口”可能是指某种口头上的表达或言论。
- 赏析: 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观点或言论,只要保持内心的信念和追求,就足以过得很好。这里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自信,也反映了他对个人独立性的重视。
总结: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色描绘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到理解。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