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蓟树凤凰山,北辙南帆指顾闲。
浮海著书容我拙,韬弓挂壁笑人闲。
千门夜气看星斗,百战名场付触蛮。
敢分中年丝竹乐,东山情性尚痴顽。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感慨。“自庚寅1830洎庚午1870四十一年”点明题旨,表明从1830年到1905年,诗人经历了整整45年的岁月。“惟今岁闰十月两度生辰适寓北郭园感赋 其二”是第一层。“自庚寅1830洎庚午1870四十一年”总领全篇,点明题旨,表明从1830年到1905年,诗人经历了整整45年的岁月。“惟今岁闰十月两度生辰适寓北郭园感赋 其二”是第一段的前半部分,写自己今年生日恰逢闰十月,又恰好住进北郭园,于是有感而作。“秦云蓟树凤凰山,北辙南帆指顾闲。”是第二层的前两句,写自己住在北郭园的情景。“秦云蓟树凤凰山,”点明地点,即北郭园所在地,也写出了北郭园周围的景色。“凤”,指凤凰山。“秦云”,泛指北方的云气。“蓟树”指蓟门关附近的树木。“北辙南帆”,“辙”通“辙”,这里指车轮痕迹。“指顾闲”指悠闲自在。“北辙南帆指顾闲”,写诗人居住在北郭园,周围是燕地的景色,他悠然自得,无拘无束。“浮海著书容我拙,韬弓挂壁笑人闲。”这两句诗是第二层的后两句,写诗人在北郭园中的生活情趣。“浮海”,指泛舟海上,也指读书或著述。“著书容我拙”,说自己在著书方面虽然笨拙,但并不灰心。“韬弓挂壁笑人闲”,意思是说,拿着弓箭挂在壁上,别人见了都会笑话我太不务正业。“韬弓”,收起弓,比喻隐居。“百战名场付触蛮”,是第二层的中间两句,写诗人在北郭园的日常生活,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态度。“百战名场”,指战争频繁的场所。“触蛮”,即与蛮人作战,指与敌人战斗。诗人以退隐为乐,表示自己不愿在战争中去冒险。“敢分中年丝竹乐,东山情性尚痴顽。”最后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概括。“敢分”意为不敢分辨。“东山情性”,指的是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痴顽”意即愚笨、糊涂。“东山情性尚痴顽”的意思是:即使到了晚年,我也像年轻时一样热爱东山生活,仍然保持着一种愚笨、糊涂的性格。“东山情性尚痴顽”这句诗既点出诗人对东山生活的热爱,又点出了自己的性格特点。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北郭园中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赏析】
本诗是纪游诗,写诗人在北郭园中的生活情景及所感所思。
开头两句:“自庚寅1830洎庚午1870四十一年惟今岁闰十月两度生辰适寓北郭园感赋”。点明了诗的写作背景和时间,表明从1830年到现在,诗人已经度过了四十五个春秋。“惟今岁闰十月两度生辰适寓北郭园感赋”,点明了写作目的,即在北郭园中过两个生日之后写的一首诗歌。“自庚寅1830洎庚午1870四十一年”,是总领全诗的关键,点明题旨,表明从1830年到现在,诗人已经度过了45个春秋。“惟今岁闰十月两度生辰适寓北郭园感赋”,是第一层的前半部分,写自己今年生日恰逢闰十月,又恰好住进北郭园,于是有感而作。“自庚寅1830洎庚午1870四十一年”总领全篇,点明题旨,表明从1830年到现在,诗人已经度过了45个春秋。“惟今岁闰十月两度生辰适寓北郭园感赋”是第一层的前半部分,写自己今年生日恰逢闰十月,又恰好住进北郭园,于是有感而作。
中间四句:“秦云蓟树凤凰山,北辙南帆指顾闲。”是第二层的前两句,写自己居住在北郭园的情景。“秦云”,泛指北方的云气,这里也暗示着北方的天空。“蓟树”,即蓟门关附近的树木。“北辙南帆”,“辙”通“辙”,这里指车轮痕迹。“指顾闲”,“指顾”即指点观望的意思。“指顾闲”是悠闲自在的意思。“北辙南帆指顾闲”,写诗人居住在北郭园,周围是燕地的景色,他悠然自得,无拘无束。
后四句:“浮海著书容我拙,韬弓挂壁笑人闲。”这两句诗是第二层的后两句,写诗人在北郭园中的生活情趣,以及他对自己的评价。“浮海著书容我拙”,说自己在著书方面虽然笨拙,但并不灰心。“韬弓挂壁笑人闲”,意思是说,拿着弓挂在壁上,别人见了都会笑话我太不务正业。“韬弓”在这里是说放下武器的意思,也是指隐藏的意思。“挂壁”即挂着墙壁上。“百战名场付触蛮”,是第二层的中间两句,写诗人在北郭园的日常生活,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态度。“百战名场”,意即战争频繁的场所。“触蛮”,即与蛮人作战,意指与敌人斗争。诗人以退隐为乐,表示自己不愿在战争中去冒险。
最后两句:“敢分中年丝竹乐,东山情性尚痴顽。”最后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概括。“敢分”意为不敢分辨。“东山情性”,指的是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尚痴顽”,意即仍保持那种幼稚、糊涂的性格。“东山情性尚痴顽”,意思是:即使到了老年,我也像年轻时一样热爱东山生活,仍然保持着一种幼稚、糊涂的性格。“东山情性尚痴顽”这句诗既点出诗人对东山生活的热爱,又点出了自己的性格特点。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北郭园中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