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功成汗马劳,牙幢西折等鸿毛。
栋梁共惜清时弃,薏米原难俗议逃。
大海潆洄存一柱,秋风憔悴感同袍。
新从幕府读诗句,尚为丹青数鄂褒。

【注】霁轩:诗人的朋友。百战功成汗马劳,牙幢西折等鸿毛。牙幢(yáchānɡ):军旗。

栋梁:栋梁之材,指有才能的人。清时弃:指清王朝的腐朽。

薏米:薏苡仁,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俗议逃:民间对薏苡仁的评价。鄂褒:作者的朋友。

戎幕:指幕府。数鄂褒:赞颂鄂褒。

【赏析】

《寄吴霁轩军台阳二首》是一首咏怀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一方面抒发了对清王朝的失望、愤慨之情;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友人鄂褒才华的赞扬和对他的怀念之情。全诗以“百战功成”为引子,写诗人的豪迈气概和爱国情怀。接着以“牙幢西折”比喻清王朝腐朽无能,与“鸿毛”相比,形象贴切生动。以下两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危机的担忧以及对友人才能的惋惜。最后三句,则写诗人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及对其人品的怀念,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感情。

首句“百战功成汗马劳”,用“汗马”来形容战斗的艰苦,“功成”则表示战争的胜利。这两句是说,经过长期的征战,终于取得了胜利。但是,诗人并没有陶醉在这喜悦之中,而是想到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以及自己曾经为国家付出的辛勤努力,都如“牙幢西折”一样,被轻易地抛弃了。这里的“牙幢西折”,是指清朝统治者把权力交给了外国侵略者。

颔联“栋梁共惜清时弃”,意思是说,国家的栋梁人才都在痛恨清王朝的腐败,但可惜的是,他们都被遗弃了。这里的“清时”指的是清朝时代,而“弃”则是指放弃、抛弃的意思。诗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清王朝的强烈批判。

颈联“薏米原难俗议逃”,则是进一步表达对友人才能的惋惜之情。薏米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但在民间,人们并不认为它有什么价值,甚至有人把它当作废物扔掉。这里,诗人用“薏米原难俗议逃”来比喻鄂褒的才能,虽然很有才华,但却不被世人所理解,反而被遗弃了。

尾联“大海潆洄存一柱”,意思是说,在大海中,只有一根柱子支撑着整个海洋,就像一个人一样,只有自己的才能才能支撑起整个事业。而“秋风憔悴感同袍”,则是形容鄂褒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他身经百战,伤痕累累,但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这里的“袍”是指军装,而“感同袍”则是说,鄂褒与将士们心心相印、情同手足。

整首诗以“百战功成汗马劳”开头,然后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清王朝的失望、对友人才能的惋惜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同时,诗人的语言也非常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