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畴万顷绕修篁,一水泠泠下夕阳。
不分名山有丝竹,尽收大块作文章。
息机羡汝闻清梵,厚福何人占上方。
自笑袖中东海小,且携拳石入诗囊。
《游宝藏岩寺》
平畴万顷绕修篁,一水泠泠下夕阳。
不分名山有丝竹,尽收大块作文章。
息机羡汝闻清梵,厚福何人占上方。
自笑袖中东海小,且携拳石入诗囊。
注释:
- 平畴万顷:广阔的田野,形容田地广阔。
- 绕修篁:环绕着茂密的竹林。
- 一水泠泠:形容溪水流过的声音清脆悠扬。
- 不分名山:不区分名山与普通山林。
- 丝竹:古代弦乐器和管乐器的总称,这里泛指音乐。
- 大块:大自然,大地。
- 息机:放下杂念,专心致志。
- 羡慕:感到羡慕、向往。
- 清梵:佛教中的清净佛音,也指佛教寺院的钟声。
- 厚福:深厚的福气。
- 上方:寺庙的顶部或山顶,常用来比喻高位或高境界。
- 东海小:比喻自己的心胸不够宽广。
- 拳石:拳头大小的石头,这里用来比喻珍贵的石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宝藏岩寺时所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首句“平畴万顷绕修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平畴万顷指的是广阔的田野,修篁则是指茂密的竹林。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为后面的诗句打下了基础。
第二句“一水泠泠下夕阳”则进一步描绘了溪流的景象,一水泠泠形容溪水流动的声音清脆悠扬,而下夕阳则暗示了夕阳西下的美丽画面。这句诗通过声音和光影的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接下来的两句“不分名山有丝竹,尽收大块作文章”,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进行对比和融合的思考。他认为名山上的音乐并不逊色于大地上的山水,都可以成为美好的文章素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认识和领悟,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后四句则主要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哲理思考。“息机羡汝闻清梵,厚福何人占上方”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佛声的向往和对深厚福气的羡慕之情;而“自笑袖中东海小,且携拳石入诗囊”则反映了诗人的自我调侃和自嘲,他觉得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渺小,但仍然愿意将自然美景纳入自己的诗歌之中。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同时,诗中的哲理思考也为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