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枢密持衡、封疆变法,白头肩钜任,劳形国是,胸有千秋,是累朝圣泽钟灵,弁冕群臣无愧色;
忆昔尊经襄校、江汉论文,青眼及寒儒,叩别旌麾,时逾十稔,痛一夕大星陨地,经纶危局属何人。
【诗句】
于今枢密持衡、封疆变法,白头肩钜任,劳形国是,胸有千秋,是累朝圣泽钟灵,弁冕群臣无愧色;
忆昔尊经襄校、江汉论文,青眼及寒儒,叩别旌麾,时逾十稔,痛一夕大星陨地,经纶危局属何人。
【译文】
如今他担任枢密使主持国家的大政方针,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为国事操劳,心怀国家长远的规划,这是历代皇帝赋予他的恩德和智慧,作为臣子们自然无愧于这份荣耀;
回忆当初他在尊崇经学并参与校阅书籍时的情形,对年轻的学者给予关怀和指导,那时他还是年轻气盛,满怀激情与抱负,然而不久后他告别了这一片学术的圣地,离开时心情沉重,十年时间过去了,如今却在这一夜之间听到一颗星星陨落的消息,国家的命运再次面临危机,这个重担又将由谁来承担?
【注释】
- 于今:现在。枢密:枢密院,古代官署名。
- 执衡:掌权,把持权力。
- 封疆:封建王朝疆域之内,泛指国土。变法:革新政治。
- 白头:指年纪已大。
- 劳形:劳累形体。
- 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 千秋:千年,比喻长远。
- 累朝圣泽:历代皇帝给予他的恩惠。
- 弁冕:冠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 尊经:尊崇儒家经典。
- 襄校:帮助校阅书籍。
-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这里指长江流域。
- 论文:讨论学术问题。
- 青眼:用青眼看待某人。青眼是指目光慈祥。
- 旌麾:古代军队指挥用的旗幡。
- 经纶:治国的策略或方法。
- 危局:国家面临的危险局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张之洞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的历史功绩的赞美。张之洞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才华和贡献被广泛认可,尤其是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句“于今枢密持衡、封疆变法”,描绘了张之洞目前所承担的重要任务和职责,他执掌国家的大权,负责改革边疆事务,显示出他的责任重大,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第二句“白头肩钜任,劳形国是”,进一步强调了张之洞的高龄与责任,他为国家操心忙碌,展现了他为了国家大事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第三句“胸有千秋,是累朝圣泽钟灵”,表达了对张之洞的尊敬,认为他的才能和成就超越了前人,得到了历代皇帝的恩典和智慧。
第四句“弁冕群臣无愧色”,说明作为大臣的张之洞,没有辜负皇上的期待,他的行为举止都是符合道德和规范的。
最后几句则回顾了张之洞过去的一些事迹:“忆昔尊经襄校、江汉论文”,指的是在年轻时,他就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并且在长江、汉水地区发表过许多论文。
第五句“青眼及寒儒,叩别旌麾”,描述了张之洞对年轻人和学者的关怀,他们曾经是他的弟子或者朋友,他曾经给予过他们关爱和支持。
第六句“时逾十稔”,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可能是指他离开学术界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尾句“痛一夕大星陨地,经纶危局属何人”,表达了诗人对张之洞去世后的悲痛和忧虑,暗示了他离去后留下的空缺无人填补,国家将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