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如禅心,朗澈无留形。
可怜千兴衰,视此潭中星。
水滨复何有,佳日花冥冥。
诗人忽麇至,飙聚同轻萍。
令节信有酬,高言发玄扃。
分曹各引满,餔歠杂醉醒。
开轩采柳丝,失喜西山青。
惜无白莲风,隔水飘芳馨。
三年屡祓除,忧患知难停。
群公正整暇,四方怀仪型。
夏统颇能歌,清激谁与听。
【注】①上巳: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古人在这一天修禊,祓除不祥。②形字:指形状、形态之类。③禅心:禅宗之心,即禅心。④兴衰:兴盛和衰落。⑤冥冥:昏暗的样子。⑥诗人:诗人,此指杜甫。⑦清激:高亢激昂。⑧夏统:指李白。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三月上巳。当时诗人杜甫在潭州,与友人分韵作诗以修禊。全诗四十六句,前十二句为起首六句,中间八句为对仗,后十八句为结句。起首两句用典,写诗人的心境。第三联写景,第四联写人,第五联写事。结句写诗人感慨万千。全诗语言朴实、清新、自然、流畅,意境开阔,气象苍茫。
“上巳”是农历三月初三的别称。这一天,古代士人会聚于水边,举行修禊活动,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平安无事。杜甫在潭州的上巳节这天,和朋友们一起分韵作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起句“清池如禅心”,意思是说清澈的池塘就像禅师的心态一样平静、明净无染。这一句中包含了两个典故:一是“禅心”,二是“清池”。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流派,讲究心性修行,强调内心的静寂和清净。而“池”在这里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池塘,也象征着心灵上的清明。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禅师一样保持内心平静、明澈清明,这是作者在上巳节当天的心情。
接下来的句子:“朗彻无留形。”意思是说水面非常清澈,没有留下任何杂质。这里的“清彻”指的是水的清澈程度,“无留形”则是指水中没有任何可见的形状或物质痕迹。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池塘的水清澈透明,没有一丝杂质。
第三联“可怜千兴衰”,意思是说可惜的是世间万物都在经历着兴衰变迁。这里,“可怜”是感叹词,表示同情或者惋惜之情;“千兴衰”则指的是无数的生灵和事物都在经历着兴衰变迁的过程。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世间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没有人能够抗拒这种变化。
第四联“视此潭中星”,意思是说看着这个池塘里的星星。这里的“潭中星”指的是池塘中的水草和浮萍等杂物反射出的星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这个池塘里,可以看到很多星星,这些星星就像是点点繁星般点缀在水面上。
接下来的几联都是描写诗人和朋友一起饮酒作乐的情景。其中,“水滨复何有,佳日花冥冥。”这句意思是说,水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欣赏的了,这个时候正是美好的时节,花儿盛开,朦胧一片。
“诗人忽麇至,飙聚同轻萍。”意思是说诗人忽然到来,狂风聚集在一起,好像轻飘飘地浮在水面上。这里的“麋”是鹿的通假字,用来比喻诗人的到来给聚会增添了欢乐气氛。而“飘”则是指随风漂浮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突然到来,使得聚会的氛围变得更加欢快。
接下来的句子:“令节信有酬,高言发玄扃。”意思是说,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确实得到了回应,那些高远的言论都从门缝中飞出,如同打开的门扉一般。这里的“玄扃”指的是紧闭的门扉,而“高言”则是指那些高远而有力的话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确实得到了回应,那些高远的言论都从门缝中飞出,如同打开的门扉一般。
最后几句:“分曹各引满,餔歠杂醉醒。”意思是说,大家各自拿起酒杯,一杯接一杯地喝个不停,同时还要品尝各种各样的美味食物,让人感到既愉快又放松。这里的“餔歠”是一种古代饮酒的方式,即一边品尝美食一边饮酒。而“醉醒”则是指人们在喝酒过程中的状态,既有喝醉的感觉也有清醒的时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家各自拿起酒杯,一杯接一杯地喝个不停,同时还要品尝各种各样的美味食物,让人感到既愉快又放松。
整首诗通过描绘上巳节的宴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