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奴遗迹托江扃,独记诗翁屐齿经。
香界近怜填戟卫,高居谁解乞巾瓶。
竹随鹤骨俱癯碧,雨渍峰容作窈青。
投暮不缘双屩湿,回车端可酌中泠。

注释:竹林寺:寄奴遗迹托江扃,独记诗翁屐齿经。香界近怜填戟卫,高居谁解乞巾瓶。竹随鹤骨俱癯碧,雨渍峰容作窈青。投暮不缘双屩湿,回车端可酌中泠。

赏析:竹林寺是一首描绘竹林寺风景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竹林寺的喜爱之情。

首联“寄奴遗迹托江扃,独记诗翁屐齿经。”描述了竹子寺的历史背景和诗人对寺庙的敬仰之情。寄奴指的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陵墓,而竹径寺则位于其旁,故有“托江扃”之词。诗人对诗翁(指诗僧)的尊敬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留下了许多足迹和传说。

颔联“香界近怜填戟卫,高居谁解乞巾瓶。”进一步描绘了竹林寺的景色。香界是指寺庙周围的香气,而“填戟卫”则形容了寺庙的庄严雄伟。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高僧的尊敬之情,他们认为高僧的智慧和品德如同古代的圣贤一般。

颈联“竹随鹤骨俱癯碧,雨渍峰容作窈青。”继续描绘了竹林寺的美景。这里的“鹤骨”指的是竹子的形状,而“癯碧”则形容竹子的颜色如同碧玉一般清澈透亮。而“雨渍峰容”则描绘了雨后山峰的景色,仿佛被雨水洗涤过一般,呈现出一种朦胧美。

尾联“投暮不缘双屩湿,回车端可酌中泠。”则是诗人对竹林寺的祝福和期待。在这里,他希望夕阳下的竹林寺能够给他带来宁静和愉悦。而“中泠”则是指传说中的清凉之地,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那里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平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竹林寺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