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砀无云战伐新,幽并白日放歌频。
春归故国无佳语,梦向荒江乞比邻。
寒雨饱回吴下味,深杯俱老眼中人。
北来探杏谁乘兴,睡里西山已欠伸。

【注释】

芒:通“茫”。无云:指没有云气遮挡。战伐:战争,征伐。幽并:泛指北方地区。白日:比喻太平盛世。放歌频:频频放声高歌。

故国:故乡,故土。佳语:美好的语言。比邻:邻居,朋友。吴下:吴地(今江苏一带),泛指江南水乡。回:返回。饱:满足。深杯:大酒杯。俱:都、全。老:变黄,枯萎,这里指衰老,憔悴。探杏:春天时去观赏新花。乘兴:兴致勃勃。睡里:梦中。西山:即巫山。欠伸:身体不舒适。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春,诗人在建康(今属江苏)时,寄给远在夔州的堂弟叔雍,问候他近来的近况;又以梦的形式向在江州(今江西九江)的朋友遥相问讯。

开头两句写梦境。“芒砀无云战伐新”,是说在梦中,没有云遮雾障,可以任意驰骋,像春秋战国时的诸侯那样来征战,这是多么痛快的事呵!“幽并白日放歌频”,幽蓟和并州的百姓在白天就可以尽情高歌,多么快乐啊!“幽并”是泛指北方地区,这里借代了叔雍的家乡。“白日”喻指和平安定的时代。“放歌频”是说歌声不断,说明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心情比较愉快。

三、四句转写梦境中的故国。“春归故国无佳语”,意思是说,当祖国重新回到自己身边的时候,却再也听不到亲人的好言好语了。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国事的深切忧虑。

五、六句写自己的境遇。“梦向荒江乞比邻”,是说在梦中我来到荒凉的江边,想要找一个能与自己为邻共话的人。这句诗既表现了作者孤寂的心境,也反映了作者渴望得到政治上的重用,希望得到知音的愿望。

接下来四句写现实生活的苦闷。“寒雨饱回吴下味”,“寒雨”即春雨,暗喻南宋朝廷连年不断的迫害。“饱回”是吃饱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作者的心情,饱尝了被排斥的滋味,内心充满了苦涩和辛酸。“回”字有多重含义:一是归来,二是反刍,三是回味,四是反悔,这里指的是饱尝了政治上的打击和挫折。“深杯俱老眼中人”,“俱”同“俱”,全部的意思。“眼中人”是指亲朋、友人,这里指那些和自己一样受到排挤的官员。“俱老”就是全都老了,这里表示这些人都是因受打击而老迈不堪。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之语。“北来探杏谁乘兴”一句是说自己北来探看杏花,但没有人能够陪我一起去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探杏”是古代风俗,清明前后,人们到园中赏花踏青的活动。这句诗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表面上是在写赏杏活动,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孤独感和对知音难觅的哀怨之情。“睡里西山已欠伸”,是说在梦中,西山已经在我的脚下,但我却怎么也睡不着了。这句诗也是实写,表面上是说梦中的景色,实际上却是在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和疲惫。“欠伸”的意思是身体不舒适或精神不振,这里指的是身体疲惫不堪。

此诗通过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状况的担忧和对个人前途命运的无奈情绪。同时,这首诗的艺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在描写景物、表达情感等方面,既做到了形象鲜明、生动具体,又做到了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