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旧习篆成蜗,汉塾今闻近社皆。
谩说飞鸮难可化,泮林已见好音怀。
注释:
- 红毛旧习:指明朝时期,满族人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称为”南明”。
- 篆成蜗:比喻文字或文章写得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难懂。
- 汉塾今闻近社皆:意思是说现在的学者们听说附近的书院都在学习《尚书》。
- 飞鸮:即燕子,古人认为燕子是吉祥的象征。
- 泮林:古代帝王设学宫于国门外,学生入学时先射中靶心,然后脱鞋进堂,以示尊敬。这里指孔子庙,也泛指学堂。
- 已见好音怀:意思是说已经听到好的音韵和歌声了。
红毛旧习篆成蜗,汉塾今闻近社皆。
谩说飞鸮难可化,泮林已见好音怀。
注释:
诗句原文: 小楼贮粟号禾间,剉竹编茅盖自闲。 应识名禾知本计,可专饮血事搜山。 注释: - 小楼贮粟号禾间:小楼里存放着粮食,称为“号禾间”。这里的“号”可能是指标记或标志的意思。 - 剉竹编茅盖自闲:用竹子和茅草编织而成,用来覆盖小楼,意为生活悠闲自得。 - 应识名禾知本计:应该知道种植庄稼的知识和根本道理。 - 可专饮血事搜山:可以专门从事狩猎,去山上搜寻猎物。 赏析:
【注释】 殊风:异乡风俗。虽陋尚堪论:虽然简陋,但还值得评论。恤老收穷:救济老人和穷人。古意存:古代的善意还在。长者:年长的人。途逢:在路上遇到。皆却步:都退避不前。朋侪:朋友。相见:见面问候。亦寒温:也谈天说地。亦:副词。寒温:指寒暄、问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代任福建建宁路(治所在今南平)达鲁花赤(行政长官)期间所作。诗中描写的是作者在异乡看到的一些现象,表达了对当地人民淳朴善良的感情
诗句原文: 墙阴蕉叶依然绿,垄畔桃花自在红。 冬仲何殊春候暖,蛮娘嬉笑竹围东。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析: - 墙阴蕉叶依然绿:描述的是斗六门附近墙壁阴影下的蕉叶仍然保持着春天时的翠绿色。这里的“依然绿”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以及尽管季节已进入冬季,但蕉叶依然保持生机勃勃的景象。 - 垄畔桃花自在红:描绘了垄畔上盛开的桃花在自然中自由地展现其红色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水葫芦、浮水葫芦的形态和特点。 首句“外沿大海,内深溪”,形象地描绘了水葫芦生长的环境。它生长在大海的边缘,而内部的溪流却很深。这里的“大海”指的是外部广阔的水域,而“深溪”则是指内部狭窄的水道。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水葫芦的独特生长方式。 “浮水葫芦每自携”,描述了水葫芦的生长状态。它们漂浮在水面上,好像随身携带着一样。这里的“自携”既形容了它们的漂浮状态
【注释】 历书:古代的历书。增:增加。月几回圆,月亮有几次圆缺呢?稻一登:稻子成熟一次。 招邀:邀请。同报赛:一同参加赛会。竹杯席地:以竹子为杯而坐。俗相仍:民间风俗仍然如此。 【赏析】 《番社杂咏》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农村生活和民俗,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 首联“历书不识岁时增,月几回圆稻一登”。这里说的是农人不识时令,只知道一年之中又增加了多少日子,而稻谷又收获一次
【注释】 绝岛:孤岛。中华:中原。雄:威武。斗:争斗,斗争。人鸟楼台刺自工:像人一样的楼台、像鸟一样飞翔的楼台都精巧别致。工:精致巧妙。 【赏析】 这首诗是写在孤岛上,只有一面可以和天斗,只能与天争雄,其余都是被天所控制了。而天又何曾真正地“通”过这片土地? 首句“绝岛中华古未通”,说在孤岛上,中原(中国)与这片土地从来没有“通”过。“通”即连接之意,这里指有联系。“古未通”
注释:砍竹子做椽子,用竹竿绑住扇子,空手在房梁上编织茅草。 房屋竣工大家欢欣地互相祝贺,席地而坐,一边倒酒一边欢笑。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番社杂咏》二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述了作者在修建房屋时的情景,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开头两句:“剉竹为椽扇缚筊,空擎梁上始编茅。”意思是说,将竹子削尖做成椽子,用竹竿绑住扇子,空手在房梁上编织茅草。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当时没有工具
【注释】 1. 男冠:男子成年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毛羽:指帽子。女䰐鬖(xiāolǔ):女子成年时束发为髻。金一扣:指古代的冠礼,即成人礼,戴冠后,举行加冠仪式。但:不过。 2. 一度齐咻(xī):指行礼,齐声喊“万岁。” 3. 不知歌曲但喃喃:不知道唱歌,只是不停地低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男女成丁之时所进行的加冠礼的场景。首句写男女在加冠礼上的形象;第二句描绘行礼时的情景
注释: 1. 红毛旧习:指明朝时期,满族人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称为"南明"。 2. 篆成蜗:比喻文字或文章写得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难懂。 3. 汉塾今闻近社皆:意思是说现在的学者们听说附近的书院都在学习《尚书》。 4. 飞鸮:即燕子,古人认为燕子是吉祥的象征。 5. 泮林:古代帝王设学宫于国门外,学生入学时先射中靶心,然后脱鞋进堂,以示尊敬。这里指孔子庙,也泛指学堂。 6. 已见好音怀
【注释】 1. 晚次半线:傍晚时分停留在半线上。 2. 龙山豁我情:龙山让我心情开阔。 3. 秀色欲与争:美丽的景色好像要与我争夺。 4. 蓊蘙(wěng huò):草木茂盛的样子。 5. 岚光映晚晴:晚霞中的光线映照在山间。 6. 重冈如回抱:重重的山岗如同拥抱着一般。 7. 涧溪清一弘:涧溪清澈,水声洪亮。 8. 里社数百家:村落中聚集了数百户人家。 9. 番长罗拜跪
诗句原文: 墙阴蕉叶依然绿,垄畔桃花自在红。 冬仲何殊春候暖,蛮娘嬉笑竹围东。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析: - 墙阴蕉叶依然绿:描述的是斗六门附近墙壁阴影下的蕉叶仍然保持着春天时的翠绿色。这里的“依然绿”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以及尽管季节已进入冬季,但蕉叶依然保持生机勃勃的景象。 - 垄畔桃花自在红:描绘了垄畔上盛开的桃花在自然中自由地展现其红色
【注释】 绝岛:孤岛。中华:中原。雄:威武。斗:争斗,斗争。人鸟楼台刺自工:像人一样的楼台、像鸟一样飞翔的楼台都精巧别致。工:精致巧妙。 【赏析】 这首诗是写在孤岛上,只有一面可以和天斗,只能与天争雄,其余都是被天所控制了。而天又何曾真正地“通”过这片土地? 首句“绝岛中华古未通”,说在孤岛上,中原(中国)与这片土地从来没有“通”过。“通”即连接之意,这里指有联系。“古未通”
注释:砍竹子做椽子,用竹竿绑住扇子,空手在房梁上编织茅草。 房屋竣工大家欢欣地互相祝贺,席地而坐,一边倒酒一边欢笑。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番社杂咏》二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述了作者在修建房屋时的情景,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开头两句:“剉竹为椽扇缚筊,空擎梁上始编茅。”意思是说,将竹子削尖做成椽子,用竹竿绑住扇子,空手在房梁上编织茅草。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当时没有工具
【注释】 1. 男冠:男子成年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毛羽:指帽子。女䰐鬖(xiāolǔ):女子成年时束发为髻。金一扣:指古代的冠礼,即成人礼,戴冠后,举行加冠仪式。但:不过。 2. 一度齐咻(xī):指行礼,齐声喊“万岁。” 3. 不知歌曲但喃喃:不知道唱歌,只是不停地低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男女成丁之时所进行的加冠礼的场景。首句写男女在加冠礼上的形象;第二句描绘行礼时的情景
【注释】 历书:古代的历书。增:增加。月几回圆,月亮有几次圆缺呢?稻一登:稻子成熟一次。 招邀:邀请。同报赛:一同参加赛会。竹杯席地:以竹子为杯而坐。俗相仍:民间风俗仍然如此。 【赏析】 《番社杂咏》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农村生活和民俗,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 首联“历书不识岁时增,月几回圆稻一登”。这里说的是农人不识时令,只知道一年之中又增加了多少日子,而稻谷又收获一次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水葫芦、浮水葫芦的形态和特点。 首句“外沿大海,内深溪”,形象地描绘了水葫芦生长的环境。它生长在大海的边缘,而内部的溪流却很深。这里的“大海”指的是外部广阔的水域,而“深溪”则是指内部狭窄的水道。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水葫芦的独特生长方式。 “浮水葫芦每自携”,描述了水葫芦的生长状态。它们漂浮在水面上,好像随身携带着一样。这里的“自携”既形容了它们的漂浮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