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西人家秋水生,孤舟常自三更行。
一声啼鸟半江月,才到两山天欲明。
【注释】溪西:在今安徽省泾县西南。
秋水生:指秋天的江水上涨。
孤舟:孤单的小船。
三更:深夜三更,即子时。
啼鸟:鸣叫着的小鸟。
两山:这里指泾县境内的青弋江两岸。
天欲明:天色将要亮了。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的是诗人于秋季沿泾江南下至泾县西郊时所看到的景色。诗中以“溪西人家”作为描写的对象,通过“秋水生”、“一声啼鸟半江月”、“才到两山天欲明”等几个具体的场景,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美丽迷人的秋夜图。
全诗句句写景,却处处有情,字字传神,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首句“溪西人家秋水生”,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观赏风景。接着,诗人用“孤舟常自三更行”来表现自己的游兴之浓,以及夜晚出游时那种难以入眠的心情。“孤舟”和“常自”两个词语,把诗人孤独的身影勾画得淋漓尽致。“三更”一词,更是突出了诗人对这次出行的重视程度。“一声啼鸟半江月”一句,既写了声音,又写了颜色,将秋夜的景色描绘的生动形象,令人陶醉。“才到两山天欲明”这一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夜色渐淡,黎明即将到来的情景,为全诗增添了几分温馨之感。
从整首诗歌来看,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宏大的主题,而是选取了一个平常的生活场景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生活中的细节,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那个宁静的夜晚之中。这种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感悟力,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