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繁华第一城,高台回首暮云平。
珠槃争长天心厌,绣屧鸣春国步轻。
虎踞荒山沉剑影,乌啼落月出歌行。
霸图艳迹全消歇,抉目东门气尚生。

【注释】

江左:指长江下游地区,即今江苏南部一带。繁华:指城市繁荣昌盛。第一:第一流。高台:指金陵城。回首:回顾。暮云平:指天边云霞渐渐消散。珠槃:指珍珠做成的盘子,这里比喻明珠。争长:争夺长短。心厌:内心厌倦。绣屧(jiā):指绣花的鞋子。国步轻:国家步伐轻盈、从容。虎踞:指金陵地势险要,有如虎之盘踞。沉剑影:指当年东晋末年王导、谢安等名士在石头城(今南京狮子山)饮酒赋诗,留下许多千古传诵的美谈。乌啼落月出歌行:指当年金陵古乐府中有许多优美的歌曲和动人的歌唱。霸图艳迹:指东晋时期王谢两大家族的显赫一时。全消歇:完全消失。抉目:割去眼睛以示忠诚,是古人的一种酷刑。东门:指建康东门外的秦淮河岸边,当时是歌舞升平之地。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六朝古都金陵的追忆之作。首联写其繁华胜景。颔联写金陵古都昔日之辉煌,颈联写其衰败,尾联写其壮烈牺牲。全诗情感起伏跌宕,意境深远。

首联“江左繁华第一城,高台回首暮云平。”写诗人对金陵的怀念与追忆。金陵,古称建康、建业、秣陵,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位于长江下游的南岸。自古以来便是繁华之地,也是六朝的故都,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称。这两句诗以“繁华第一城”为切入点,描绘了金陵城的壮丽景象。其中,“繁华”二字既概括了金陵的历史地位,又突出了这座城市的繁华程度;“第一城”则表明了金陵在当时的地位无可比拟,堪称天下第一。而“高台回首暮云平”一句则是诗人站在高处回望金陵城的景色,只见夕阳下的云彩逐渐消散,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颔联“珠槃争长天心厌,绣屧鸣春国步轻。”写金陵城的过去。其中,“珠槃”指的是精美的瓷器;“争长”则暗示了当时的争斗和竞争;“天心厌”则表示这些争斗已经让人感到厌烦;“绣屧”则指绣花的鞋子,象征着人们生活的美好与安宁;“鸣春”则形容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金陵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萧条。

颈联“虎踞荒山沉剑影,乌啼落月出歌行。”则转而描写金陵的现在。其中,“虎踞荒山”形容金陵地势险要,如同猛虎盘踞在山上,给人以威武雄壮之感;“沉剑影”则暗示了曾经的辉煌已经消失殆尽;“乌啼落月出歌行”则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夜景:乌鸦悲啼着从月亮中飞过,仿佛在诉说着往事;而在这宁静的夜晚,人们的歌声却更加悠扬动听。这两句诗通过对金陵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深深怀念之情。

尾联“霸图艳迹全消歇,抉目东门气尚生。”则是对金陵未来的展望。其中,“霸图艳迹”指的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和荣耀;“全消歇”则意味着这一切都已经消失无踪;“抉目”则是一种酷刑,意为被剜去双眼以示忠诚。然而,尽管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但金陵人的勇气并没有因此减弱。这两句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金陵人民的深深敬意与祝福。

整首诗以金陵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金陵从繁华到衰败再到崛起的过程。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