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长秋草,潜听虫语残。
饔飧谁过问,霜露不胜寒。
抱瓮人何处,咬春宴已阑。
泥中黄叶烂,几种得登盘。

《和老杜咏物小诗·其九》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解读

  • 一半长秋草: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野景象,一半是枯黄的草丛,表现出季节的变迁。
  • 潜听虫语残:形容在寂静的夜晚,只有虫子的叫声在回荡,给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感觉。
  • 饔飧谁过问:指饭食无人照顾,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 霜露不胜寒:形容天气寒冷,霜露覆盖,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岁月的无情。
  • 抱瓮人何处:表达了对辛勤劳动人民的怀念和询问他们现在何方。
  • 咬春宴已阑:春天的宴会已经结束,意味着春天过去,万物复苏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 泥中黄叶烂:描述了泥土中黄叶的凋零,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几种得登盘:通过比喻,表达了即使是平凡的事物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译文及注释

  • 译文:
  • 一半长秋草/秋草丛的一半/长满了秋天的叶子。
  • 潜听虫语残/在静默中聆听/被遗忘的昆虫的低语。
  • 饔飧谁过问/谁来关心我们的饭菜?
  • 霜露不胜寒/寒气穿透衣衫/无法抵挡。
  • 抱瓮人何处/农夫在哪里?
  • 咬春宴已阑/春天的宴会结束了/不再有欢乐。
  • 泥中黄叶烂/泥土中的黄叶腐烂/一切都已逝去。
  • 几种得登盘/这些黄叶最终会落到碗里/成为食物的一部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对劳动者的同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如农民的生活艰难和社会的不公等。通过咏物言志的方式,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