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松龛下,沿阶草色侵。
自能消俗虑,何必问禅心。
帘影度空翠,湖光澄碧林。
法堂临涧水,终夕听鸣琴。
寓华藏寺
石室松龛下,沿阶草色侵。
自能消俗虑,何必问禅心。
帘影度空翠,湖光澄碧林。
法堂临涧水,终夕听鸣琴。
译文:
我居住在华藏寺的石室松龛之下,沿着台阶,可以看到草绿色蔓延到门前。
自然能够消除世俗的烦恼和忧虑,又何必追问内心的禅意如何?
窗帘的影子掠过清澈的天空,湖水映照着碧绿的树林。
法堂靠近山涧,我整夜聆听着琴音。
注释:
- 石室松龛下:石室是指僧房,松龛是放置佛像的小木箱,这里指寺庙里的小房间。
- 沿阶草色侵:顺着阶梯向上走时,可以看到草色已经蔓延到了台阶上。
- 自能消俗虑:自己就能消除世俗的烦恼和忧虑。
- 何必问禅心:为什么一定要追究内心的禅意呢?
- 帘影度空翠:窗帘的影子掠过天空,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 湖光澄碧林:湖水清澈明亮,倒映在碧绿的树林中。
- 法堂临涧水:法堂靠近山涧,环境清幽。
- 终夕听鸣琴:整个晚上都听到琴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华藏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联“石室松龛下,沿阶草色侵”描绘了寺院的环境,石室、松龛、沿阶、草色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种静谧而和谐的画面。颔联“自能消俗虑,何必问禅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烦恼的态度,他认为只要内心平静,就不需要过于纠结于禅理。颈联“帘影度空翠,湖光澄碧林”进一步描绘了景色,帘影、空翠、湖光、碧林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尾联“法堂临涧水,终夕听鸣琴”则点明了诗人的活动,他在法堂前听着琴声,度过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