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江上宿,碧水苍烟远相属。
吴山澹澹越山青,日倚危楼看不足。
从作东西南北人,山中五泛蒲醪春。
主人不归山寂寞,萱草榴花开复落。
沧江此去托菰芦,削迹销声计不迂。
学道十年深自悔,今朝重愧馈𩞟徒。
【注释】五月五日:端午节。江楼:临江的高楼。碧水苍烟:指江上烟雾迷蒙的景象。澹澹:形容水波不兴貌。东吴(今属江苏苏州市):古代地名,春秋时为吴国地。越山:指浙江绍兴境内的山。蒲醪:以糯米和酒曲酿成的酒。菰芦:即菖蒲,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常用来作药。销声匿迹:形容隐居生活。馈𩞟徒:馈送食物给乞丐的人。
【赏析】《五月五日江楼题》,作者自注:“端午前一日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在节日里观风景、览物华的豪兴与对人生境遇的感叹。“从作东西南北人,山中五泛蒲醪春”,这两句是说,我像天地间四方来的游子一样,来到这江边楼阁,观赏着眼前的山水景色,心情也如同这春天的江水一般,充满了生机和欢悦。
首联写诗人在端午佳节登高望远之景。诗人登上了江边的高楼,只见远处江水渺茫,烟雾缭绕,两岸山峰苍翠欲滴,一片生机勃勃的美景展现在眼前。“五月五日”指的是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诗人在此地登高远望,感受着节日的氛围与喜悦。“碧水苍烟远相属”中的“苍烟”指的是山间的云雾,而“碧水”则是指清澈见底的江水。诗人通过观察这些自然景观,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和大自然的魅力。
颔联描绘了诗人在江边楼阁上的所见所感。诗人眺望远方,发现了吴地和越地的山峦,它们分别被描绘得如此宁静而又秀美。“日倚危楼看不足”中的“日”指的是太阳,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看着阳光照耀下的山峦,觉得景色实在是太美丽了,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颈联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诗人说自己像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集在这里,他们一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色之中,却也有让人感到寂寞的地方。“主人不归山寂寞”中的“主人”可能是指某个人或事物的主人,这里诗人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看到山上的花草树木虽然繁茂,但却没有主人陪伴在身边,显得有些孤独和寂寞。
尾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后悔之情。“沧江此去托菰芦,削迹销声计不迂”中的“沧江”指的是长江,诗人想要借助这条大河作为自己的依托,过上隐居的生活。然而他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自由和快乐,变得沉默寡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方式的怀念以及对现在生活的无奈和失望。
“学道十年深自悔,今朝重愧馈𩞟徒”中的“学道”可能是指学习道教或佛教等宗教知识。这两句是说,自从学道以来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自己深感后悔当初的选择。而如今面对这个繁华的世界,又觉得自己像是一个乞讨的人一样,感到非常羞耻。这里的“馈𩞟徒”是乞丐的意思,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的窘迫和无助之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美丽景色和诗人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于过去生活方式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同时诗人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