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亭东下二百里,碧沙锦石清相于。
渐江脉竭泉眼涸,四十七濑成沟渠。
春雨骤至连日夜,万川汨汨争归墟。
奔涛聒天沤拥树,潏湟漰渤增欷歔。
竹节矶头水石怒,白浪大如仙人车。
覆船山下船忽覆,桃人土偶皆沦胥。
橐中幸无千金装,一琴一帙靡留馀。
神功冥力获济此,微山阴侯吾其鱼。
寄语后人慎舟楫,悔不先戒存衣袽。
吾家老咸不解事,东面招手从之居。
生逢圣世有至幸,谁能沈抑同三闾。
竹节矶
鱼亭东下二百里,碧沙锦石清相于。
渐江脉竭泉眼涸,四十七濑成沟渠。
春雨骤至连日夜,万川汨汨争归墟。
奔涛聒天沤拥树,潏湟漰渤增欷歔。
竹节矶头水石怒,白浪大如仙人车。
覆船山下船忽覆,桃人土偶皆沦胥。
橐中幸无千金装,一琴一帙靡留馀。
神功冥力获济此,微山阴侯吾其鱼。
寄语后人慎舟楫,悔不先戒存衣袽。
吾家老咸不解事,东面招手从之居。
生逢圣世有至幸,谁能沈抑同三闾。
【注释】
①鱼亭:指鱼亭浦,在今浙江绍兴市西二十里。②清相于:形容清澈的水面与岸边的锦石相互映照。③渐江:即渐江口,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北。④四十七濑:指剡溪四十七个曲折的水道中的四十七个激流险滩。⑤汨汩:水流声连绵不断。⑥奔涛:汹涌澎湃的波浪。聒:使……喧闹。⑦潏:急流。⑧漰、渤:都是急流的声音。⑨竹节矶:在剡水入海之处。⑩土偶:泥塑的人像。⑪橐(tuó):口袋,盛物用的皮袋或布囊。⑫圣世:太平盛世。⑬致:同“贽”,赠送的礼物。⑭三闾:楚国大夫屈原的自称。⑮东面招手:指向东方挥手示意。⑯至幸:极幸运。⑰沈抑:低沉抑郁。⑱存衣袽(yì):保存衣被,以备不时之需。⑲东面招手:指向东招手示意。⑳生逢:活着的时候。㉑有至幸:有极幸运的事。㉒沈抑:压抑沉闷。㉓三闾:屈原的自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以诗人的主观感受为经线,用自然景观为纬线,交织成一幅壮丽而深沉的画卷,抒发了人生遭际之感及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全诗结构谨严,首尾相应,意境高远,风格雄浑,是一首优秀的咏怀诗。
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剡溪美丽的山水风光以及激流险滩的景象。首二句点出地点在“鱼亭”,并指出了“竹节矶”的位置。“碧沙”“锦石”描绘了岩石的色泽和质感;“清相于”写出了水面的平静。“渐江脉竭泉眼涸”写出了山势的险峻,“四十七濑成沟渠”则形象地描述了水流湍急的情况。最后两句写春雨来临时,溪水暴涨,水流湍急。“奔涛聒天”、“涌漰漰”生动地写出了惊涛骇浪的壮美景象。整首诗把景物写得十分优美,但并不使人感到柔美轻婉,而是显得刚健有力,这正体现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的后八句主要抒写作者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忧思。“寄语后人慎舟楫”一句是说希望后人谨慎行事,不要重蹈覆辙,否则就会像那些沉没在泥沙中的船和木人一样。“吾家老咸不识事”一句,是说自己家中的老人们不理解世事的变化,他们只会东张西望,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见。“生逢圣世有至幸”一句,意思是说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是非常幸运的。“谁能沈抑同三闾”一句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言,意思是说谁能像我这样遭遇不幸,沉郁不得志呢?(屈原自沉于汉水后,人们常称他为“三闾大夫”,所以这里说“谁能沈抑同三闾”)“吾家老咸不识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之情,因为老人不能识大体,所以只能任凭他们的摆布。“东面招手从之居”一句,则是诗人对家人的期望,希望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诗人通过对剡溪美景的描绘和自己遭遇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大义的关心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既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又表现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