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溪之石数十坑,一一书家有标格。
屏风岭背朝天峰,质亦黝然少润泽。
滑不拒墨坚不粗,上者无如水岩石。
巧匠购之琢为砚,价夺琉璃与琥珀。
百馀年来坑石枯,溪水幽深难往索。
我游南越无所须,庶几得此置几席。
搜剔山穴心力穷,忽然快遇连城璧。
秀眼泓生鸲鹆青,玉肤斜沁芭蕉白。
碧泥搓手软欲圆,苍骨留烟腻无迹。
柔毫已自吐仙英,烈麝还能发珠液。
山窗客去心手闲,对尔真堪永朝夕。
毛生楮生试与俱,一笑相将成吾癖。
【注释】
端溪:在广东省肇庆市,是产砚石的产地。
屏风岭:即屏风山,因山形似屏风而得名。
朝天峰:指山峰陡峭,耸入云端。
黝然:黑润而光滑。
滑不拒墨坚不粗:指石头表面既滑又坚固,不渗墨水和笔迹。
巧匠购之琢为砚:指工匠精心加工,使砚石变为砚台。
水岩石:指上等的砚石,如水石。
琉璃:一种色彩艳丽的玻璃,这里代指珍贵的砚台。
琥珀:一种半透明的有机宝石,这里代指珍贵的砚台。
百馀年:指砚石已开采数百年了。
坑石:砚坑中的石头。
幽深难往索:形容溪水深且幽静,难以寻找。
南越:指岭南地区。
无须:不需要。
庶几:差不多。
搜剔:搜寻挖掘。
秀眼泓生鸲鹆青:砚石的纹理像眼睛一样清澈明亮,青色的花纹如一只只小鸟儿。
玉肤斜沁芭蕉白:砚石的质地像玉石一样温润,白色的花纹如同芭蕉叶。
碧泥搓手软欲圆:指用碧色的泥土揉搓后,手会感到柔软,像是揉成圆形。
苍骨留烟腻无迹:指砚石的骨骼清晰可见,没有模糊的痕迹。
柔毫:柔软的毛笔。
吐仙英:吐出神仙般的香气。
烈麝:强烈的麝香。
珠液:珍珠般的液体,指砚石磨出的墨汁。
山窗客去心手闲:形容诗人在山林中读书写字时,心情宁静,手也空闲了下来。
毛生楮生试与俱:尝试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砚台,与砚石一起使用。
一笑相将成吾癖:表示诗人对这种爱好感到快乐,愿意一直保持下去。
【赏析】
《端溪石砚歌》是南宋末年的一首咏砚诗。作者以赞美端溪石砚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端溪石砚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首联“端溪之石数十坑,一一书家有标格”,点明了题旨,即端溪石砚的品质优良,值得人们珍视和收藏。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端溪石砚的独特之处。
颔联“屏风岭背朝天峰,质亦黝然少润泽”进一步描绘了端溪石砚的特点。屏风岭背朝天峰,形象地勾勒出了端溪石砚的产地环境;质亦黝然少润泽,则突出了端溪石砚质地坚硬、色泽深沉的特点。这一部分通过对端溪石砚产地和质地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颈联“滑不拒墨坚不粗,上者无如水岩石”进一步赞美了端溪石砚的品质。滑不拒墨坚不粗,形象地描述了端溪石砚表面光滑且不易渗透墨迹的特点;上者无如水岩石,则强调了端溪石砚上品如水石的价值。这一部分通过对端溪石砚特点的赞美,表达了对其品质的极高评价。
尾联“我游南越无所须,庶几得此置几席”表达了诗人对端溪石砚的喜爱之情。我游南越无所须,说明诗人在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庶几得此置几席,则意味着如果能够得到一块好的端溪石砚,他愿意将其放在书桌上使用。这一部分通过表达对端溪石砚的喜爱,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以赞美端溪石砚为主题,通过对端溪石砚产地、特点、价值的描绘,以及对诗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同时,通过对诗人情感的描写,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更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