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昏林气,江流掩石鳞。
空山无主者,不禁采樵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品内涵、鉴赏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晓全文大意,把握文章主旨;然后仔细阅读每一小节,分析其表现的具体内容;最后再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作答。本诗为七绝,首句点出“阻风”二字,表明诗人是在逆水行舟时受阻于大蓼滩而停船登岸,从而展开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第二句是写江流汹涌,暗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坎坷。第三句写山林空寂,无人居住,暗喻人生孤独无助。末句写山中樵夫采樵不得而归,暗喻人生无路可走。全诗借自然景象抒发羁旅之愁苦。
译文:风雨交加,林间树木在昏暗中摇曳,江水奔流,掩映着岩石的鳞纹。空旷的山峦上没有主人,不能让采樵的人通行。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年(744)春天离开京城长安赴四川漫游途中所作的五言律诗。诗中写旅途所见和所感。
开头两句“风雨昏林气,江流掩石鳞。”是描写眼前景色。风雨交加,使树林变得昏暗不清,这是由于雨水打湿了树叶,也使得空气变得潮湿。江水奔流不止,掩映着岩石上的鱼鳞般的波纹。这两句诗以风雨昏林气,江流掩石鳞等意象,写出了雨后山野的景色特点。
中间两句“空山无主者,不禁采樵人。”是对前面景色的进一步描写和渲染,并由此引出后面的感慨。空山之中,没有主人看守,因此不能禁止采樵人的活动。这句诗中的“空山”,既是实指,又是虚指。实指是指空荡荡的山野,虚指是指那些隐居不仕、遗世独立之士。诗人正是借用这一典故,来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情。
尾联“空山无主者,不禁采樵人。”一句中的“空”“禁”两个字,用得很巧妙,既表现了山野的空寂无人,又表明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