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惊早起,岭外又新年。
旅服辞纤纩,江城闹晓烟。
星河犹晻蔼,云日渐暄妍。
不道天南路,阳春到独先。
丙午年元旦(1646)客人中惊讶早起,岭外又迎来新年。
穿上旅途的衣物,告别柔软的棉絮,
江城在清晨烟雾缭绕。
银河还朦胧迷蒙,阳光渐渐暖和明媚。
想不到天南道路险阻,阳春却先到我这里。
客中惊早起,岭外又新年。
旅服辞纤纩,江城闹晓烟。
星河犹晻蔼,云日渐暄妍。
不道天南路,阳春到独先。
丙午年元旦(1646)客人中惊讶早起,岭外又迎来新年。
穿上旅途的衣物,告别柔软的棉絮,
江城在清晨烟雾缭绕。
银河还朦胧迷蒙,阳光渐渐暖和明媚。
想不到天南道路险阻,阳春却先到我这里。
随潮到里门出自《送孙介夫归越州》,随潮到里门的作者是:彭孙遹。 随潮到里门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随潮到里门的释义是:随潮到里门:跟随潮水直到越州城内。 随潮到里门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随潮到里门的拼音读音是:suí cháo dào lǐ mén。 随潮到里门是《送孙介夫归越州》的第8句。 随潮到里门的上半句是: 去逐春江水。 随潮到里门的全句是:去逐春江水
去逐春江水出自《送孙介夫归越州》,去逐春江水的作者是:彭孙遹。 去逐春江水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去逐春江水的释义是:去逐春江水:跟随春天的江水离去。 去逐春江水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去逐春江水的拼音读音是:qù zhú chūn jiāng shuǐ。 去逐春江水是《送孙介夫归越州》的第7句。 去逐春江水的上半句是:花气满离樽。 去逐春江水的下半句是:随潮到里门。
花气满离樽出自《送孙介夫归越州》,花气满离樽的作者是:彭孙遹。 花气满离樽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花气满离樽的释义是:花气满离樽:离别时酒杯中充满了花香,形容离别时的场景温馨而感人。 花气满离樽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花气满离樽的拼音读音是:huā qì mǎn lí zūn。 花气满离樽是《送孙介夫归越州》的第6句。 花气满离樽的上半句是: 莺声移杂树。
莺声移杂树出自《送孙介夫归越州》,莺声移杂树的作者是:彭孙遹。 莺声移杂树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莺声移杂树的释义是:莺声穿梭于枝繁叶茂的树木之间。 莺声移杂树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莺声移杂树的拼音读音是:yīng shēng yí zá shù。 莺声移杂树是《送孙介夫归越州》的第5句。 莺声移杂树的上半句是:能销越客魂。 莺声移杂树的下半句是:花气满离樽。
能销越客魂出自《送孙介夫归越州》,能销越客魂的作者是:彭孙遹。 能销越客魂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能销越客魂的释义是:能销越客魂:能够解除在越地客居之人思乡的愁绪。 能销越客魂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能销越客魂的拼音读音是:néng xiāo yuè kè hún。 能销越客魂是《送孙介夫归越州》的第4句。 能销越客魂的上半句是: 犹作吴宫色。 能销越客魂的下半句是:
犹作吴宫色出自《送孙介夫归越州》,犹作吴宫色的作者是:彭孙遹。 犹作吴宫色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犹作吴宫色的释义是:犹作吴宫色:依旧保持着吴宫的繁华景象。 犹作吴宫色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犹作吴宫色的拼音读音是:yóu zuò wú gōng sè。 犹作吴宫色是《送孙介夫归越州》的第3句。 犹作吴宫色的上半句是:芳草遍郊原。 犹作吴宫色的下半句是:能销越客魂。
芳草遍郊原出自《送孙介夫归越州》,芳草遍郊原的作者是:彭孙遹。 芳草遍郊原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芳草遍郊原的释义是:芳草遍郊原:郊原上长满了芬芳的青草。 芳草遍郊原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芳草遍郊原的拼音读音是:fāng cǎo biàn jiāo yuán。 芳草遍郊原是《送孙介夫归越州》的第2句。 芳草遍郊原的上半句是:苏台朝极目。 芳草遍郊原的下半句是:
苏台朝极目出自《送孙介夫归越州》,苏台朝极目的作者是:彭孙遹。 苏台朝极目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苏台朝极目的释义是:苏台朝极目:从苏州台的顶上远眺,极目远望。 苏台朝极目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苏台朝极目的拼音读音是:sū tái cháo jí mù。 苏台朝极目是《送孙介夫归越州》的第1句。 苏台朝极目的下半句是:芳草遍郊原。 苏台朝极目的全句是:苏台朝极目
到日乱莺飞出自《送陈陶庵民部归兰阳》,到日乱莺飞的作者是:彭孙遹。 到日乱莺飞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到日乱莺飞的释义是:“到日乱莺飞”释义为:到了那天,春日的莺鸟在乱飞。 到日乱莺飞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到日乱莺飞的拼音读音是:dào rì luàn yīng fēi。 到日乱莺飞是《送陈陶庵民部归兰阳》的第8句。 到日乱莺飞的上半句是: 汴宫春已尽。
汴宫春已尽出自《送陈陶庵民部归兰阳》,汴宫春已尽的作者是:彭孙遹。 汴宫春已尽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汴宫春已尽的释义是:汴宫春已尽:指的是汴京(今河南开封)的春天已经过去了。 汴宫春已尽是清代诗人彭孙遹的作品,风格是:诗。 汴宫春已尽的拼音读音是:biàn gōng chūn yǐ jǐn。 汴宫春已尽是《送陈陶庵民部归兰阳》的第7句。 汴宫春已尽的上半句是:川长草色微。
这首诗是诗人对好友的赠别之作。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阅除目知汉蜚得锦县有寄: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通过书信得知你在锦县(今属辽宁省)。"阅除目"是指查看官员的任免名单,这里可能是指收到了关于你职务变动的消息。"知"表示知道或了解。"汉蜚"和"得锦"可能是你的名字或者你所在的地名。"有寄"意味着有信件寄来。 2. 畿邑当新建,君年仕正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你的封地(畿邑)正在新建
正月四日从惠州发舟至广州途中用东坡新年五首韵示同舟诸子 其一 旅食三更岁,春王五纪元。 (在旅途中过了三个寒夜,迎来了新春的第一年) 舟经罗带水,花暗木棉村。 (船只经过罗带河,木棉树影在暮色中显得暗淡) 烟渚波将暝,风林叶自翻。 (傍晚时分,烟渚的湖面被薄雾覆盖,树林中的树叶随风摇曳) 停桡须我友,浊酒话晨昏。 (我停下船桨邀请我的朋友,一起用浑浊的酒谈论清晨和黄昏) 注释: 1.
诗句如下: 正月四日从惠州发舟至广州途中用东坡新年五首韵示同舟诸子 其二 罗浮好洞壑,此去路何之。 瑶草一千岁,烟鬟十万枝。 欲寻行药客,已过落梅时。 三叹怀勾漏,斯人洵可儿。 注释: 1.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以山水秀丽闻名。 2. 洞壑:指山水间深邃幽深的洞穴和山谷。 3. 烟鬟:形容女子如烟雾般柔美。 4. 勾漏:古代传说中的地名,位于今广东省肇庆市。 5. 斯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注释】 1. 驷马:指四匹马,这里指驾车的车。 2. 清濠:指护城河。 3. 留宾朱户启:指主人开门迎接宾客。 4. 卜夜玉绳低:指时间接近夜晚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子位。 5. 亭馆:指别墅中的楼台馆舍。 6. 风物:景物。 7. 一从歌薤后:指自从你离去之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友人崔氏故居中所作,表达了对故居主人的怀念之情。全诗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故居的景色和环境
罗生贻龙川石酒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独特理解。以下是逐句解读: 1. “行李淹吾久”:行李,指旅途中的行囊;淹,停留;吾,我;久,长久。这句诗描述了自己因为长时间在旅途中滞留而感到的孤独和无奈。 2. “将遗见子情”:遗,给予;见,看见;子,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赠送酒杯来传达他对朋友的感情。 3. “已成真一酒”:真一
寄远 岭上折残梅,繁花十月开。 怀人青桂柁,对酒碧江隈。 寒至无霜落,秋深有雁来。 不知林下友,云锦几时裁。 赏析: 《寄远》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往来的诗作。通过对岭上梅花和江边的景致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句“岭上折残梅”描绘了一个冬日里岭上的情景,梅花在严冬中依然挺立不倒,象征着坚韧的品质和对友情的执着。接下来的诗句“繁花十月开”,则展现了梅花在冬季绽放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