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童齿豁竟成翁,重忆当年事事空。
董相下帷徒挟策,班生投笔未临戎。
飘零剑佩秋风老,萧瑟家园暮雨蒙。
愁绝那堪兼永夜,捣人心曲是寒虫。

咏怀

头童齿豁竟成翁,重忆当年事事空。
董相下帷徒挟策,班生投笔未临戎。
飘零剑佩秋风老,萧瑟家园暮雨蒙。
愁绝那堪兼永夜,捣人心曲是寒虫。

注释

  1. 头童齿豁:形容年老,头发白了,牙齿掉了。
  2. 竟成翁:最终变成了一个老人。
  3. 重忆当年:再次回忆过去的事情。
  4. 董相:指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任丞相,此处泛指有才能的官员。下帷是指放下帷幕,专心研究学问。
  5. 徒挟策:徒然拿着书卷,表示无济于事。
  6. 班生:指东汉末年名士班固,曾投笔从戎,后改文采为治经传史。
  7. 投笔未临戎:表示没有参与战争。
  8. 飘零:形容东西随风飘散,这里比喻人的漂泊不定。
  9. 萧瑟:形容秋天的声音和景象,常用来形容萧条、凄凉。
  10. 秋雨:秋季的雨,通常带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11. 愁绝:形容极度的忧愁或悲伤。
  12. 永夜:长夜,指漫长的夜晚。
  13. 捣人心曲:形容内心的痛苦难以言表。
  14. 寒虫:冷天的虫子,常用来比喻寒冷或孤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岁月流逝中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首句“头童齿豁竟成翁”,直接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衰老的现实。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比“董相下帷”和“班生投笔”,展示了不同人的生活选择和命运。

诗人感叹“飘零剑佩秋风老,萧瑟家园暮雨蒙”,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这种孤独感不仅来源于个人境遇,也反映了一种时代的变化,人们被迫离开家乡,四处飘荡,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最后两句“愁绝那堪兼永夜,捣人心曲是寒虫”,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长时间的独处和内心的痛苦让诗人几乎崩溃,而这种痛苦被比喻为“捣人心曲”,即内心深处无法抑制的哀怨之声。这里的“寒虫”不仅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冰冷。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