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冢嶕峣大道旁,丰碑翁仲半无行。
即看荒草迷槐市,幸有桐乡识召棠。
风物荆榛悲燕雀,天晴邱陇上牛羊。
谁怜开国歌良牧,特祀于今竟未尝。
注释:
- 经陈郡守灌墓:经过陈郡太守的坟墓。陈郡,古地名,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陈郡太守,即地方行政长官。灌,名。《史记·张仪列传》载:“苏代说齐王曰:‘……灌夫,天下无双者也。’”
- 嶕峣(jiā yáo jù ):高峻的样子。《诗经·小雅·北山》:“于嗟呼,嶕峣其高。”《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林繁阴,相间千数百里,望之若云。”
- 丰碑翁仲半无行:丰碑,高大的石碑。翁仲,古代传说中的勇士,常立为标志。《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沛公欲王关中,恐滋大贼,故请太公。诚得善待,幸甚。”《左传》:“子文有言曰:‘民之多幸,无如郑人。’”
- 即看荒草迷槐市:槐市,街市名。汉长安城有四市,其中最繁华的是东市和西市。《史记·货殖列传》:“此其人皆亡秦之迹,遭汉征伐,夺之货财,散之四方,乃有郭解之事。”
- 幸有桐乡识召棠:桐乡,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桐乡县。《史记·孔子世家》:“召伯封燕,周公营洛邑,皆以陶唐氏之后。”《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晚也。’”
- 风物荆榛悲燕雀:荆榛,丛生的荆棘。荆,灌木名。野草丛生,荆棘遍地。悲,悲伤。燕雀,燕子与麻雀的合称。此处借指人民。《后汉书·冯衍传》:“荆榛蔽地,鸟雀不窥。”
- 天晴邱陇上牛羊:邱陇,山冈上的土堆。《礼记·檀弓下》“丘垄”,郑玄注:“丘陇,冢也。”牛羊,家畜。比喻战乱后的田园景象。
- 谁怜开国歌良牧:谁怜,怜悯。开国,建立国家。歌,歌颂。良牧,优秀的牧官或大臣。《尚书·尧典》:“帝尧嘉止治,命羲、和、舜、禹,论歌所就。”
- 特祀于今竟未尝:特祀,单独祭祀。至今,现在。未尝,没有。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通过描绘陈郡太守灌墓的景象来反映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包含一个意象或主题。
首句“孤冢嶕峣大道旁,丰碑翁仲半无行”,描绘了陈郡太守灌墓的场景。孤冢嶕峣,形容坟墓高大而孤立。大道旁,指墓地位于城市的主要道路旁边。丰碑,高大的石碑。翁仲,古代传说中的勇士。半无行,指石碑上的铭文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辨识。
中间四句,“即看荒草迷槐市,幸有桐乡识召棠。风物荆榛悲燕雀,天晴邱陇上牛羊”,进一步展开了对陈郡太守灌墓周围环境的描述。荒草迷槐市,形容荒草丛生,遮住了曾经繁华的市场。幸有桐乡识召棠,指幸好有桐乡这个地方能够认出召棠这种树来。风物荆榛悲燕雀,形容战乱后的田园景象。天晴邱陇上牛羊,指晴朗的天空下,田野里的牛羊悠闲地吃着草。
尾句“谁怜开国歌良牧,特祀于今竟未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优秀人物的怀念之情。谁怜,怜悯的意思。开国歌良牧,指历史上著名的贤者或者有功之臣。特祀于今竟未尝,意思是说虽然现在依然有人祭祀他,但他的贡献却已经无法再得到人们的称赞和纪念了。
这首诗通过对陈郡太守灌墓的描绘来反映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描写,又有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