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善人,勖哉一弟分忧,一孤在抱;
两行老泪,痛此两年盛会,两世交期。
【注释】
一乡:这里指周启丰的家乡,即周启丰的家乡。
勖:勉励。
分忧:分担忧愁。
孤:孤儿。
两行老泪:眼泪如雨下。
两年盛会:指与朋友相聚的时间。
两世交期:两代人的交情,指朋友之间的友谊。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挽联。上联说周启丰是个善良有为的好兄弟;下联说,他的弟弟年幼,自己又身患重病,两人在家乡相依为命。全诗表达了对周启丰的深切怀念之情。
一乡善人,勖哉一弟分忧,一孤在抱;
两行老泪,痛此两年盛会,两世交期。
【注释】
一乡:这里指周启丰的家乡,即周启丰的家乡。
勖:勉励。
分忧:分担忧愁。
孤:孤儿。
两行老泪:眼泪如雨下。
两年盛会:指与朋友相聚的时间。
两世交期:两代人的交情,指朋友之间的友谊。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挽联。上联说周启丰是个善良有为的好兄弟;下联说,他的弟弟年幼,自己又身患重病,两人在家乡相依为命。全诗表达了对周启丰的深切怀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讽谕岂无因: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讽刺或教化功能的一种看法,认为诗歌的创作和传播是自然而然的。 2. 乐府正声熟人口:乐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这里指的是古代的乐府诗歌,通常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教育意义。这句话意味着这些乐府诗歌已经成为人们口中流传的经典,深入人心。 3. 行藏何足辨:行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行为和德行,意指人的行为和德行并不需要过分强调或区分。 4.
【注释】 孤筱:孤独的芦苇。白莲:指荷叶上的水珠。 【译文】 庭前深夜的细雨在摇曳着一株孤高的芦苇;门外野风吹开一朵洁白的莲花。 【赏析】 “露筋祠联”,是说诗人在写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使景物有了灵性,而这种灵性,正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十分自然。第一句“庭前夜雨弄孤筱”,以景写人,以人写意。“弄”字,既表现了雨点轻拂的动作,又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解析】 “远看疑画”是说,从远处望,五显庙的轮廓好像一幅图画;“近似诗”,是指庙内殿廊轩窗、楼阁亭台,布局布置又如一副楹联。“及至身到其间,又觉诗画皆无着手处”,是说走近庙内仔细察看,觉得庙内的建筑既像画中,又像诗里,但到底还是画和诗所不能表现的那样神奇美妙。这一句中的“诗画都无着手处”,是说诗人在欣赏了庙宇的景色后,又进一步领悟到了其中的奥妙,而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对这神奇景象的感受和认识。
【注释】 韦应物:唐代诗人,曾任苏州、苏州刺史。祠联:祠堂楹联。唐史传偏遗,合循吏儒林,读书不碍中年晚;苏州官似谥,本清才名德,卧理能教末俗移:指韦应物的诗风和政绩。 【赏析】 此联是赞美韦应物之词,赞颂其为官清廉,为政有方,政绩卓著。上联突出其人品,下联突出其政绩。“传”即传记,这里指的是《唐史》上的传记。“偏遗”——偏颇地遗漏了。“合循吏儒林”,指韦应物的政绩与品德,如古代的循吏和儒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明朝人陈鹏年。 “洛蜀任分门,惟楚有才,增赋肯凭官似虎”:意思是说,在洛蜀两地,可以分道扬镳,而楚国人才出众,却要增加赋役,难道不怕像老虎一样凶恶的官吏吗?这两句诗是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对封建统治者加重百姓负担和苛政酷法的强烈愤慨。 “河淮方夺路,如尊乃勇,拯民忍使国无鸠”:意思是说黄河淮河正在夺路狂奔,但像您这样的大官
【注释】魁星阁:旧时科举考场中用以祭拜魁星的阁楼。彩笔:指用彩色毛笔,这里代指文才。气象:指气度、格局。文昌:指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入:进入。新:刚刚出现。有光辉:指有所成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彩笔、奎星阁、气象、文昌等为喻体,将人才比作魁星和文昌,抒发了作者自己渴望人才,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思想感情
我们需要分析诗句的内容和含义。 1. "侧同幽人居":这里的“侧”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类似于“幽人”的居住地,给人一种宁静、远离尘嚣的感觉。而“居”则指的是居住或居住的地方。整句诗可能在描述诗人与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共同居住在这样一个地方,过着清静的生活。 2. "水木明瑟":这句话中的“水木”可能指代的是自然环境或者某种景观,而“明瑟”在这里可能是指清澈、明亮的湖泊或溪流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内容上,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②情感上,可抓住诗词中的重点词句进行作答,如用典、化用前人诗词,借诗歌中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等都值得注意;③主题上,要联系历史背景及诗词的内容分析,有时还可把诗词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作答;④语言形式上,要注意词性活用,及特殊句式的正确运用。 题干是:况钟祠联
【注释】 爽气挹天平:清爽的气候如水一样滋润着大地。 国计民生: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计。 如此象:如此的景象,如此的情景。 雄藩称地户:雄壮的藩王统治着广大的土地。 湖光江色照余心:湖光江色照亮了我的心。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首二句写景,点出了作者在江苏藩署时的心情;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爽气挹(yì)天平”一句,意思是说清爽的气候如同水一样滋润着大地
仙李园镜亭联 灌池才深四五丈;野航恰受两三人。 在清初的桂林李园,有一座名为镜亭的亭台,亭旁有一条小舟,名曰“恰受航”。此联便是题赠于这亭台和舟船,其内容是:“灌池才深四五丈;野航恰受两三人。”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更蕴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赞美。 诗句的第一句“灌池才深四五丈”,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这里的“灌池”指的是一个水塘或者池塘,而“才”字则传达了一种微妙的情感
【注释】 1. 叠彩山:山名,在今广西桂林西北。山上有许多五彩的岩石。 2. 金碧焕楼台:形容山色如金碧灿烂,楼台亭阁也光彩夺目。 3. 远眺盘龙:指站在山巅远望,仿佛看到一条盘踞的巨龙。 4. 近招白鹤:指山脚下有一只白鹤正在招唤同伴。 5. 烟云生几席:指山间的云雾缭绕,仿佛生出几个座位。 6. 风来北牖:指山风从北面吹来。 7. 亭对南薰:指亭子面向南方,接受着暖热的东南风。 【赏析】
【注释】 丙象:指鹿。着:穿着;衣钵相传:指传衣钵的仪式,即传授学问、技艺等;同赓:共同歌唱;鹿野:指鹿鸣宴,为古代的一种宴会。 午科多胜事:午科,指科举考试中解元、会元、状元等科目。胜事,指科举考试中的佳作或高才。箕裘领解,接武蟾宫:箕裘,指继承父兄事业的人;领解,指对科举题目的理解;接武,指科举考试中的优秀者;蟾宫,指天上的月宫;此处泛指科举及第。 【赏析】 本词是一首贺诗
注释:皇帝倚重他作左右手,百姓仰慕他如父母神明。 赏析:本诗是清朝林则徐的名句,表达了对国家栋梁、民族脊梁的高度赞扬与期望。诗句以“股肱”比喻人才,以“耳目”比喻朝廷,突出了这些人才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民望之若父母神明”来形容他们对百姓的恩惠,体现了他们深受百姓爱戴的形象。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深刻,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栋梁的期望之情,也展现了他对民众的关爱之心
【注释】 黔阳:地名,今属贵州省。 白下:南京的古称。 云帆:指船。这里借指远行的人。 孤臣:“孤臣”一词,是古代对身在异乡、远离朝廷的大臣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之后。上片首句“望断黔阳”,意即望着黔阳的方向,无限惆怅。黔阳在今湖南境内。黔阳一带,山峦重叠,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作者在这里以黔阳喻故都汴京,暗示自己曾长期生活和战斗在北方
【注释】 挽沈廉联:挽,即作挽词。廉联,是挽联的一种。廉,这里指廉洁,正直。 淮浦: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一带,古称“淮浦”。 脱颍(yǐn):摆脱困难,获得成功。 吴门: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古称“吴门”。 遗函报我生天:指沈廉去世后,有人送来书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送别友人沈廉的场面,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首句“淮浦最倾襟”,“淮浦”为地名,在今安徽颖上。“倾襟”
【解析】 “百里”,古时以百里为一县。神君,这里指贺崇禧(贺逢圣)。剡牍,即奏疏。举主,科举中试者对主考官的称呼。盖棺,用在此处指死后。 【答案】 译文:贺崇禧曾是我百里外的知州,他写奏章请朝廷任命你为知府,可你却迟迟未得到回复,你一直未能实现你的夙愿。 三十年前的进士如今已去世了,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自己的官位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