怆恍诸陵一夕开,漫从色相觅如来。
逾淮枳是江南橘,臭味差池为底栽。
诗句原文:
怆恍诸陵一夕开,漫从色相觅如来。
逾淮枳是江南橘,臭味差池为底栽。
注释:
- 怆恍(chuàng huǎng):悲伤而恍惚。诸陵:古代帝王的陵墓,这里泛指历代帝王的墓地。一夕开:一夜之间全部开放。漫从色相觅如来:随意追寻事物的表面现象来寻找佛教的道理。色相:佛教用语,指事物的外在形象和颜色等现象。如来:指释迦牟尼佛,佛教的创始人。逾淮:越过淮河,泛指远离中原地区。枳:一种树木名,生长在南方。江南:指南方地区。橘子:这里比喻枳树。臭味差池为底栽:比喻因为追求不同的理念而造成彼此的差异。差池:偏差,差错。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宗教哲理的理解与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诸陵的开放以及南北差异,引发出关于佛法与世俗观念的讨论。他主张不应仅凭表面的相似性去理解事物,而应深入探寻其内在的真实意义。诗中还提到了枳树作为南方的代表,象征了因地理环境不同而导致的思想差异,暗示了文化与信仰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世界和宗教哲学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