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庭半苔藓,访旧泪盈怀。
野庙多风雨,无人绿上阶。
【注释】
访古:访问历史遗迹。绿上阶:青苔爬满台阶。
【赏析】
诗是杜甫晚年所作,写于大历元年(766)。当时诗人在夔州,时值秋雨连绵,作者怀念故旧,重游旧居,触景伤情。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心情,“书”字领起后三句,写自己对赵茂才的思念之情。颔联写故居荒凉,表达了诗人的悲怆之情;颈联描写故居的环境,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全诗意境凄凉,语言质朴,感情真切,是杜甫后期作品中较为感人的作品。
虚庭半苔藓,访旧泪盈怀。
野庙多风雨,无人绿上阶。
【注释】
访古:访问历史遗迹。绿上阶:青苔爬满台阶。
【赏析】
诗是杜甫晚年所作,写于大历元年(766)。当时诗人在夔州,时值秋雨连绵,作者怀念故旧,重游旧居,触景伤情。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心情,“书”字领起后三句,写自己对赵茂才的思念之情。颔联写故居荒凉,表达了诗人的悲怆之情;颈联描写故居的环境,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全诗意境凄凉,语言质朴,感情真切,是杜甫后期作品中较为感人的作品。
【注释】 北郭:指长安城北面的郭门。郭,城楼周围筑有矮墙的地方。晚眺:傍晚观赏景色。呈:奉献、献上。丁叔衡师立钧:丁叔衡,唐代诗人,曾师从于李白;立钧,字子钧,也号白云先生,唐代诗人。二首:本篇为第二首,第一首见《全唐诗》,题作《宿北郭》。 残竹:犹残存的竹子。层阴:层层叠叠的树木阴影,形容树荫茂密。荡:覆盖。远林:远山。云山:指山间的云雾和山上的树木。前代色:指前朝遗留下来的颜色。霜树
【注释】 久聚不相顾:很久没有见面,彼此都不去看对方。 濒行:将要离开。 如何:怎样。 今夜月:指中秋月。 还照出山云:月亮照着山间的云雾。 抗手三千界:举起手来仿佛可以接触到三千大千世界(即宇宙、万物)。 豪情十万军:豪迈的情怀像十万大军一样。 素抱:朴素无华的感情。 咫尺感离群:感到自己与同伴的距离很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临别之际赠给朋友储影壶的
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傍晚时分的远眺,描绘了一幅荒凉、寂静的画面。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下杵暮江孤:“下杵”指放下农具,这里可能指日落时分。“暮江孤”形容江水的孤单和寂静,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2. 苍茫混海隅:“苍茫”表示广阔无边,“混海隅”则表达了与大海融为一体的感觉,这里的海隅即海边。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深沉而广阔的感受。 3. 荒城清野烧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壮阔景象来抒发自己对时局的忧虑。 其一:负郭时登眺,江崖欲暮天。 注释:在城郊的时候登上高楼远眺。傍晚时分,江边的小山仿佛要落山入晚。 赏析:首句“负郭时登眺”,交代了登高的原因和环境,点出了时间。“负郭”一词出自《汉书·食货志》,指靠近城郭之地,也就是靠近城市的地方。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登高,是因为这里是他经常出入之地,也是他经常与朋友聚会的地方
【注释】 交谊:指友情。先世:先辈和父辈。謏(jiǎo)闻:惭愧。遗业:祖先留下的事业。蒿莱:荒芜。筹边:筹划边境事务,这里借指治理国家。出群材:指杰出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友人储光羲的赠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之情。全诗如下: 赠储光羲二首(其二) 论交先世旧,文彩冠台阁。 惭君愧吾辈,遗迹渐榛莽。 投笔警残局,篝灯爇寒灰。 中原未复辟,指望出群才。
重九东城晚眺 落照半城郭,秋风动渺茫。 云平孤树迥,山涌暮天苍。 夕气散群鸟,寒风薄大荒。 独怜篱下菊,晚节有馀芳。 注释: 1. 重九: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这一天阳气最盛,适合登高远眺。 2. 东城:即洛阳东城,这里指代作者所在地的洛阳。 3. 暮景:傍晚的景象。 4. 夕气:夕阳的余晖,也形容傍晚时分的景色。 5. 孤树迥:孤零零的树木,远远地矗立着。 6. 暮天苍:暮色中的天空
宝应道中 春思满芳洲,横风荡客愁。 日华闯高浪,波藻窜明楼。 诗句无根草,乡情不系舟。 花朝便经过,莫负少年游。 解析与注释: - 宝应道中:宝应是古县名,位于江苏省北部。这里指诗人在经过宝应时的情景。 - 春思满芳洲:春天到来,思绪也如江上之花般盛开,满溢在广阔的洲岛上。 - 横风荡客愁:春风的吹拂让诗人的心情如同被风吹起的波澜一般,心中充满了难以平息的忧愁。 - 日华闯高浪
【注释】: 亦知澹如水:也懂得淡泊如同水。 冲素亮遐心:冲刷清净明亮了遥远的心境。 春共和神写:春风和神采相融合。 秋随静气深:秋天跟随宁静的气韵而深沉。 大山包众植:高山包容着众多的植物。 乔木有遗音:高大树木留有遗音。 挥手一为别,同苔各异岑:挥手一别,同在山中的苔藓却各不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梅自况,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态度。诗中描绘了梅花、大山
【注释】清和道:指从洛阳到扬州的驿道。迢迢(tiáo tiáo):形容路途遥远。危车:指马车。心旆(sui):旗杆上的飘动旗帜,这里借以指代马。水涡:大水形成的漩涡。病马:指身体瘦弱、生病的马。石路:指山间崎岖不平的小路。宿雨:隔夜的雨水。浮麦陇:指长满麦苗的田埂上。春烟:春天的炊烟。沾柳条:柳树枝头挂满了嫩叶。浑:全。未惯:没有习惯。发轫(ren):启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解,理解其意思,再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诗歌的内容、语言特点、思想主旨及意境等,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遣怀 (一) 幽意忽不惬,时衰无奈何。(幽意:深沉的情思;惬:满足。时衰:时运衰颓。无奈:没有办法。)
诗句原文: 大寿在千古,偷生丧汝躯。 先生固未死,不敢怨黄垆。 注释: - 大寿在千古: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人的名字,大寿,或者是其官职的“万岁”。千古,意味着时间悠久,永远流传。 - 偷生丧汝躯:偷生,意为苟且偷生,指不正当或不情愿地生存。丧汝躯,表示失去了你的身体。这里可能是说某人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放弃尊严或原则。 - 先生固未死:先生,尊称某人为先生,表明对其的尊重。固未死,意为确实还活着
【注释】 张少槎:名大千(1830-1901),字寿田,号少槎,四川富顺人,著名画家。太姻丈:岳父。山水:指画中的山水。 【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秋景的山水画诗。 首句“夕阴带野秀”,写夕阳映照下的山野景色显得格外秀丽;二句“秋气生亭皋”,写秋风在亭台水边吹过,发出萧瑟的声音;三句“老鹤未归来”,写一只归巢的老鹤还未回来,四句“寥天惜羽毛”,写天高风急,连羽毛也难以飞回。诗人用“夕阴”、“秋气”
注释:杳杳的樵夫足迹,石路崎岖且蜿蜒。木末(树梢)早早生凉意,微阴(轻阴)使荒涧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首先描述了樵夫的踪迹,接着描绘了曲折蜿蜒的石路,最后以木末生凉和微阴动荒涧来营造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的经典之作
旧日三贤庙, 先生痛剧秦。 门荒人物改, 愁煞渡江人。 注释与赏析: - 旧日三贤庙:指曾经祭祀过三位贤人的祠堂,通常用来纪念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 先生痛剧秦:表达了对过去贤人逝去的哀悼和对秦国的痛心疾首。 - 门荒人物改:描述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人物已不再,只有荒芜的门庭见证了这一切变化。 - 愁煞渡江人:形容因失去昔日熟悉的人或事而产生的深切忧愁。 译文: 曾经的三贤庙中
“大局今难定,愚忠亦可哀。年年坟上草,吹绿过江来。” 的诗句是曹家达《书赵茂才传后四首其一》中的名句。下面是对这句诗及其相关背景的解读: 1. 诗意解析: - 字面意义: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历史的沧桑感,表达了作者对赵茂才殉国行为的哀悼之情。 - 深层含义: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赵茂才的愚忠成为了一种悲哀的象征。年复一年,坟墓上的草依然顽强地生长,它们随风飘动,仿佛在诉说着忠诚的牺牲与历史的无情。
在探寻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时,我们常常需要对诗句进行深入解读。以下是对《过三贤庙吊赵茂才》的逐句解释: 1. 陈迹掩黄埃:这里的“陈迹”指的是历史的痕迹,而“黄埃”则是指尘土飞扬,可能暗指历史的尘埃被风吹散的景象。整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迁,历史的痕迹被时间覆盖,只剩下尘土飞扬的荒凉景象。 2. 虚庭长绿苔:“虚庭”可能指的是一个空旷的庭院,而“长绿苔”则描绘了这片空地上的荒芜与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