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三千此最穷,斯人斯疾讶天公。
可怜短命同颜氏,不仕私门胜仲弓。
南牖寒宵蒸沴气,东山老泪泣春风。
斜阳衰草邙山道,两字先贤墓碣崇。
【注释】
- 冉子: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仲弓(字冉有)的字。冉子墓:指仲弓之墓。
- 弟子三千:指门下的弟子众多,此处借指孔子门下弟子众多。
- 斯人斯疾:这个人疾速去世。斯:这个;疾:迅速,快。
- 颜氏:指孔子的弟子颜渊。
- 仲弓:孔子的门生仲弓的名字,这里代指仲弓。
- 南牖:南方窗子。牖:窗户。蒸沴气:蒸腾着凶恶的气。沴气:不祥之气。
- 东山:东面的山,这里用东山喻指隐居之地。老泪泣春风:年迈的老泪滴落在春风中。
- 斜阳衰草邙山道:夕阳西下时,衰败的草丛覆盖了通往墓地的道路。邙山:在洛阳东北,古代墓地所在。
- 两字先贤墓碣崇:两座墓石碑上刻着“先贤”二字显得高大威峻。
【赏析】
《过先贤冉子墓》是南宋诗人陈亮的一首七绝,此诗通过描述先贤冉子墓的场景和感慨来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
首句“弟子三千此最穷”,表明在众多弟子之中,冉子是最贫穷的。这可能暗示冉子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接着,“斯人斯疾讶天公”,表达了作者对冉子不幸命运的同情。这里的“斯”指代冉子,“疾”指的是疾病或不幸。
第三句“可怜短命同颜氏,不仕私门胜仲弓”,通过对比孔子弟子颜渊和仲弓的境遇,表达了对冉子的惋惜。孔子的两个弟子都因不愿为权贵服务而被世人所称赞,而冉子则因病早逝,未能追随他们的脚步。
接下来的四句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南窗之下,寒风中蒸腾着凶恶的气,东山上老泪滴落在春风中。这些景象与冉子的命运相呼应,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斜阳衰草邙山道,两字先贤墓碣崇”收束全诗,通过对先贤墓碑的描述,表达了对冉子及其一生的感慨。墓碑上的铭文“两字先贤墓碣崇”可能意味着冉子的墓志铭被镌刻得非常醒目,以此突显其地位和成就。
这首诗通过对冉子墓的描绘和对其命运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命运的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