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辙文章重帝畿,清芬犹满故山薇。
遗经堪抱悲衰落,独立西风冷葛衣。
【注释】
过石冠堂:经过石冠堂。轼辙(su zhi)文章:苏轼、苏辙的文采。帝畿(jī):京都。清芬犹满故山薇(fēi):指自己的诗才,仍像故乡山中的野草一样芬芳。遗经堪抱悲衰落:指《易传》《论语》、《孟子》三部儒家经典著作,因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后用以表示儒家经典,或泛指文化遗产。独立西风冷葛衣:意谓诗人在寒冷的西风中独自站立,身穿单薄的葛布衣裳。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是作者在石冠堂时所写。“石冠堂”是苏轼的旧居,在今山东滕县西北,苏轼贬谪黄州时曾住过这里。当时苏轼任徐州知州,苏辙为徐州通判。苏轼有感于此,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写苏轼的文章受到朝廷的器重。“重”,重视,推崇。“帝畿”,京都,即京城。
次句写自己的诗才依然芬芳。“清芬犹满故山薇”,用“薇”字,暗寓自己被贬官的失意,同时借以表明自己的诗才依然芬芳,与故乡山中的野草一样。“故山薇”,指故乡山中的野草,此处代指作者的诗才。
第三句写对《易传》、《论语》、《孟子》三部儒家经典的著作感到悲哀。“遗经”,遗留下来的经籍。这里指儒家经典的遗著。“堪抱悲”,能承受悲伤之意。“衰落”,衰败之意。“遗经堪抱悲”一句意思是说这三部儒家经典著作,因为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所以后来常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但它们已遭到衰败,不能承受悲伤。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
末句写自己身处严寒之中仍然坚守岗位,独自面对西风,身披单薄的葛衣。“独立”,形容孤单地站立。西风,秋风。“冷葛衣”,用“葛衣”比喻自己的寒酸,表现了作者孤寂、凄凉的意境。
前两句是说自己的文章受到朝廷的重视;三、四句是说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忧虑;最后两句是说自己身处困境却坚守岗位,孤独地面对秋风,身披单薄的葛衣。这几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又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