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鹄矶头黄鹤楼,黄龙江水古今流②。
清尊与客邀凉月③,长笛何人弄晚秋④。
大别自横青玉案⑤,郡城双控白蘋洲⑥。
夜阑一啸凌霄汉,似共乘槎犯斗牛⑦。
【注释】
- 黄鹄矶头:指位于今湖北省武昌黄鹄山上的矶头。
- 黄龙江:即大别水,发源于湖北大悟县西部的大别山中,流经湖北省境内,入长江。
- 清尊:酒杯。
- 何人:何人演奏。
- 青玉案:古代官名、地名或器物名。此处泛指高山。
- 郡城双控白蘋洲:郡城两边各有一个控制着白蘋洲的城池。
- 凌霄汉:直上高空。凌霄,即凌霄花,又称紫葳,是落叶灌木,夏季开花,白色带紫色斑点。汉,指天河。
- 乘槎(chá)犯斗牛:指星槎(传说中由仙槎改造的木筏)从天而降,冲破了牛、斗二星。槎,同“槎”,木筏子。
【赏析】
此诗为诗人秋仲与友人同登黄鹤楼所作。《黄鹤楼》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颢所作的七律,描写了黄鹤楼壮丽景色及诗人在楼上所见到的万里晴光、浩瀚云海。
秋仲与友人登上黄鹤楼,首先想到的是这座名胜古迹。他写道:“黄鹄矶头黄鹤楼,黄龙江水古今流。”黄鹄矶,即黄鹄矶头,是黄鹤楼的所在地。黄鹤楼坐落在黄鹄矶之上,故称黄鹄矶头。诗人登上黄鹤楼,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黄”字点明江山之色,“古”、“流”二字则写出江水之长。“黄”字还暗合了《题西林壁》中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黄鹤楼高耸入云,俯瞰长江,极目四望,江水奔流不息,滚滚向前。诗人把黄鹤楼比作“古今流”,既表明自己登上黄鹤楼的心情舒畅得意,也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
诗人又联想到古人曾在此饮酒赏月的情景。“清尊与客邀凉月”,这两句写酒友相邀共饮赏月之乐。诗人想象中的“清尊”、“凉月”都是美酒佳肴,令人心旷神怡的。“邀”字写出酒友之间的亲密关系,突出了友情的可贵;“凉月”不仅指月亮的明亮,也比喻朋友的情谊深厚如明月皎洁无瑕。
诗人想象自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吹奏起长笛来,听到长笛声悠扬地响起,不禁想起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诗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人”就是何人弹奏之意。“弄晚秋”即弹唱之意。诗人在月下吹奏长笛,似乎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长笛之声,不禁联想到李白的这首《夜泊牛渚怀古》。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典故,表现了自己对李白才华的钦佩之情。同时,他也用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因为李白当年也曾在牛渚矶一带吟咏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后人仰慕的对象。
李白的这首诗还蕴含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它不仅是一首咏史之作,也是一首抒情之作,更是一部具有哲理性的作品。诗中借古讽今,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叹之情。诗人在登高远眺之际,不禁想起了历史上那些功成名就却英年早逝的人物,如贾谊、屈原等。他们生前才情出众、事业有成,但却因种种原因而英年早逝。这些历史典故被诗人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既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诗人进一步发挥其思想感情。他想到了自己与友人一起在夜幕降临之时登上黄鹤楼,仰望星空,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向天际的通道——“似共乘槎犯斗牛”。“乘槎”是指乘坐木筏穿越天河的意思。诗人在这里以神话传说为引子,表达出自己对宇宙奥秘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驾着木筏勇往直前地探索未知的世界。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也正是诗人所倡导的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