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陇头水,今作陇头行。
流水一声咽,行人万古情。
含悲兼汉月,余响入边城。
莫问安西道,萧萧白发生。
【注释】
陇头水:指从甘肃流过陇山的泾水。陇头,即陇山之巅,是秦晋之间交通要道。
万古情:千年不变的深情。
含悲:有悲伤之情。兼:并。汉月,指月光映照下汉地。余响,指水声。边城:指唐代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在今新疆境内。萧萧,形容风声。白发生:白发丛生,指年老色衰的征象。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在边塞送别友人而作的诗。
“陇头水”,点出题意,即陇山之巅的水。这里用“陇头”来代称“泾水”。因为泾水发源于陇山,流经陕西、甘肃两省,然后入黄河。因此,以“陇水”代称“泾水”,是古代西北地区人们常用的一个说法。
“昔闻陇头水,今作陇头行。”这两句是说,当年听人说过泾水,如今却成了自己行走的地方了。这里既表明了自己在边地的行程,又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寓着自己因长期在外,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流水一声咽,行人万古情。”这两句是说,只有那泾水的流水声还在呜咽地响着,而自己的思乡之情却是千载流传、万古不移的。
这两句中的“流水”和“行人”两个意象,都是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其中,“流水”象征着时间流逝的无情;“行人”则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两个意象的结合,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
第三句中,“含悲”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也暗示了他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而“兼汉月”一句,则是用“汉月”来象征月亮的光芒,既表示了月亮的明亮,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余响入边城”一句,则是用“边城”来象征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友人的劝诫和勉励。
最后两句中,“莫问安西道,萧萧白发生”是全诗的总结句。意思是说,不要去询问安西路怎么走,那里已是萧萧落叶的时候。这里的“萧萧”,既是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对岁月流逝、青春易逝的感叹。同时,这也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劝勉和祝愿,希望他能够早日平安归来。
这首诗语言简练、含蓄,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对于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