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樊楼寂,夷门夜柝迟。
互将诗数卷,商到月斜时。
客梦黄山麓,乡心宛水湄。
高堂增白发,羡尔得归期。
【注释】
方式亭:诗人自号。
同年:指与自己同辈的年岁相同的朋友。
字都门:居住在汴州(今河南开封)。
旋里:回乡。
道出汴中:到汴州。
其二:第二首诗。
樊楼:汴州名胜,位于城北,有“天下之盛”之称。
夷门:在汴州东北郊。
夜柝迟:夜晚敲梆子声迟缓。
互将:互相赠送。
数卷:诗卷,指诗稿。
商(shāng)到月斜时:等到月亮西斜时,即天黑了才结束。
黄山麓:指黄山谷。
宛水湄:在宛县(今河南南阳)一带的河边。
高堂增白发:形容母亲年纪老了,头发全白了。
羡尔得归期:羡慕你能早日归来。
【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怀人之作。诗人以自己的身世之感,写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首联是说,汴州的樊楼已空寂无声,而夷门的夜鼓却迟迟不响,这分明暗示着汴州和家乡相隔遥远,令人生愁。“寂寞”、“迟迟”两个叠词,更渲染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凄苦之情,为下文思乡作铺垫。
颔联写诗人回到汴城后,便向朋友们展示自己珍藏的诗稿,并与他们一起讨论。这一联中的“夜”、“月”两字,既点明了时间,又烘托出作者的孤寂心情。
颈联写诗人在汴城的夜晚,常常梦见故乡的黄山、绿水,思念故乡的情感油然而生。这一联中的“客梦”,既表明诗人身处异乡,又暗示他心中时刻想着故乡;“乡心”,既表明诗人身在异乡,又暗示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尾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白发增多,而母亲却仍然守着那片土地,等待儿子早日归来团聚。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关爱与感激之情,也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