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泛平湖垂暮天,西风晴采画楼烟。
山迎人面舟移坐,月照花身酒入筵。
相问漘车邀弄篴,一时洛咏掩歌钿。
迟从燕赏虚幽胜,未遣风流付蜀笺。
东湖冶泛和仇沧柱
宛泛平湖垂暮天,西风晴采画楼烟。
山迎人面舟移坐,月照花身酒入筵。
相问漘车邀弄篴,一时洛咏掩歌钿。
迟从燕赏虚幽胜,未遣风流付蜀笺。
注释:
- 宛泛平湖:宛转地泛行于平静的湖面上。
- 西风晴采画楼烟:西风吹拂着晴朗的天空,远处的画楼上弥漫着烟雾。
- 山迎人面舟移坐:山峦仿佛在迎接游人,船在水面上移动,我也随之移动坐下。
- 月照花身酒入筵:月光洒在花身上,美酒已经斟满酒杯。
- 相问漘车邀弄篴:相互询问着是否邀请了弹奏乐器的人。
- 一时洛咏掩歌钿:一时间,洛阳的诗作都被歌声所掩盖。
- 迟从燕赏虚幽胜:稍后,我们享受燕子带来的美景。
- 未遣风流付蜀笺:尚未将这份风流之情寄托在蜀地的笺纸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游湖的诗。首句“宛泛平湖垂暮天”,描绘了湖面上波光粼粼、夕阳西下的美景。第二句“西风晴采画楼烟”,则表现了天气晴朗时,画楼之上的烟雾袅袅。第三句“山迎人面舟移坐”,形象地表达了游人在湖中乘船游玩的情景,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接着,“月照花身酒入筵”描绘了一种宁静而雅致的生活场景,人们在花丛之中饮酒作乐。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展现了游人的欢乐氛围。他们相互交谈,询问是否有人准备弹奏乐器,似乎都在期待一场美妙的音乐盛宴;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洛阳诗歌的高度赞美。“一时洛咏掩歌钿”,这句话意味着,洛阳的诗歌之美,被这美妙的音乐所掩盖。最后一句“迟从燕赏虚幽胜,未遣风流付蜀笺”,则表达了游人在享受美好时光后,没有将这份美好的情感和记忆留在心中,而是选择将其寄托在蜀地的笺纸上,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