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事馀孤疢,峥嵘付逝波。
盖棺知不瞑,留命更如何。
扰攘轻龙战,衰迟感凤歌。
同灾不同尽,疏远负恩多。
【注释】
志事(yì):指立志做官。
峥嵘(zhēng róng):形容高峻、突兀。
盖(hè)棺:掩埋死者的棺木。瞑(mín):闭目,死去。
扰攘(rǎo nào):纷扰不安。
衰迟:衰老迟暮。感凤歌(kuò fèng gē):感叹自己衰老迟暮,不如凤凰般长寿。同灾不同尽,疏远负恩多:同处灾难却命运各不相同,因疏远而对恩情辜负更多。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陈宜仲的挽辞。陈宜仲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在任河南府司法参军时,因与郑覃不和而遭排挤,被贬为郴州司马。诗人对此深表惋惜之情。
“志事馀孤疢,峥嵘付逝波。”意思是说,我志向事业,但不幸罹病,现在随着岁月流逝,已到了尽头,正如逝者之波涛。“峥嵘”二字用来形容人的生命像山一样高大、雄伟,而“逝波”指的是逝水,用逝水比喻生命。
“盖棺知不瞑,留命更如何。”意思是,当人死之后,如果知道生前有过错,那就难以瞑目;如果知道生前没有过错,那么即使活着又有什么用呢?这里“瞑”是指闭上眼睛,“何”是疑问代词。
“扰攘轻龙战,衰迟感凤歌。”“扰攘”是纷乱的意思。“凤歌”即《凤求凰》曲,传说汉武帝以金屑书其壁,文成彩凤来集,遂有《凤求凰》之名。“龙战”即《龙战虎争》。这里用《凤求凰》和《龙战虎争》作比喻,说明自己一生奔波忙碌而无所成就,就像凤凰一样高贵而孤独地飞翔。
“同灾不同尽,疏远负恩多。”“同灾不同尽”,意思是遭遇相同的灾难,有的人却能坚持到底,而有的人却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疏远负恩多”,意味着因为疏远了朋友或亲人而对他们产生过多的亏欠,所以没有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这首诗通过对陈宜仲一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同情和惋惜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