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到龙眠扫敝庐,辞家屈指四年余。
鹡鸰有赋空伤别,鸿雁无情不寄书。
万里关河人去后,一天星月梦来初。
慈亲已觉燕山远,恐为辽阳更倚闾。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翻译,并附有注释和赏析:

  1. 字到龙眠扫敝庐,辞家屈指四年余: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离开家乡时的情景。”字到龙眠”意味着在龙眠寺(一个著名的佛教寺庙)中书写自己的字或文章,而”扫敝庐”则暗示了诗人清理自己简陋住所的动作,显示出一种告别的意味。”辞家”表示离别家乡,”屈指四年余”则强调时间之长,已过四年之久。
  2. 鹡鸰有赋空伤别,鸿雁无情不寄书:这里的“鹡鸰”是一种鸟,其鸣声常被用来象征哀愁;”赋”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诗歌或作品。”空伤别”表示诗人因离别而感到深深的悲伤。”鸿雁无情”比喻诗人希望像大雁一样能够传递消息,但现实却是它们不会因为情感而改变迁徙路线或停留于某一地方。
  3. 万里关河人去后,一天星月梦来初:这里描绘了一种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万里关河”形容距离遥远,”人去后”指的是诗人离去后的景象。”一天星月梦来初”则表达了诗人夜不能寐,只能在梦中重温与亲人相聚的时光,这种对比增强了离别的痛苦和怀念之情。
  4. 慈亲已觉燕山远,恐为辽阳更倚闾:这里的“倚闾”是古代的一种习俗,即在门口挂上门帘,表示欢迎宾客。”慈亲”指的是诗人的母亲,”燕山远”意味着母亲居住的地方已经远离了诗人的故乡,”恐为辽阳更倚闾”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常回家乡的担忧,担心母亲可能会因为距离的原因而不再期待他的归来。
  5. 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思念母亲的心绪。通过对动物象征和自然景象的运用,诗人传达了离别的伤感和对亲情的珍视。同时,诗中的反复使用“远”字增加了诗句的情感深度,使整首诗充满了离愁别绪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对离别时刻的恐惧。语言简练而深刻,情感真挚而强烈。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也是一首具有普遍共鸣的文学作品,让人们感受到家庭的重要以及珍惜亲情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