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来渡沩江,村路行蹢䠱。
朦朦山前月,照见山后屋。
幽人此高歌,深夜门户绿。
喜极忘周旋,一鬨入深竹。
【解析】
(1)“杂诗为复园作 其二”:杂诗,一种诗歌体裁。复园,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庭院。
(2)“昨来渡沩江”:昨天我渡过了沩江。沩江,发源于湖南省永定县的湘江支流。
(3)“村路行蹢䠱”:村路,村庄小路。蹢䠱(huò),鞋底与鞋头相合处。
(4)“朦朦山前月,照见山后屋”:朦朦,模糊不清的样子。这句的意思是说山前那朦胧的月色,照亮了山后那幽深的房子。
(5)“幽人此高歌,深夜门户绿”:幽人,指隐居在深山中的人。高歌,大声唱着欢快的歌。深夜门户绿,是诗人想象自己深夜时分在门上挂上绿色的帘子。
(6)“喜极忘周旋,一鬨入深竹”:喜极,高兴到了极点。周旋,应酬,应付。这句意思是高兴极了,忘了礼节,大家一起跑进了深深的竹林。
赏析:
这首诗写隐者归田后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田园情趣。
首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第二句交代了诗人的心境——喜悦,并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原因。第三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山前的月色。第四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山中房屋被月光照射的美景。
第五句用想象的手法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第六句以“喜极”一词,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最后两句写隐者的归隐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答案】
诗句注释译文赏析
绿阴野屋杂诗为复园作 其二 (甲申)
昨来渡沩江,村路行蹢䠱。
朦朦山前月,照见山后屋。
幽人此高歌,深夜门户绿。
喜极忘周旋,一鬨入深竹。
译文
昨天我渡过了沩江,走的是村子的小道;
朦胧的月色照着山前的树林,映出了山后的小屋。
隐居山林的高士放声歌唱,半夜里在门前挂上绿色的帘幕;
喜极而泣,忘记了礼数,大家一同走进深密的竹林。
赏析
《杂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景。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并交待了人物;中间两联则运用了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最后两句则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联中的“昨日”,是指昨天。“渡沩江”,“渡”字说明是步行。“村路”表明诗人走的是从村庄出来的道路,“行蹢䠱”则是说明走路时的情景:“蹢䠱”即穿破鞋,是古代的一种布鞋。“山村小径”、“穿破鞋”,这样的形象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幽静的环境之中。
颔联中的“朦朦”二字,用得很妙。它不仅写出了月色的明暗不定,还写出了一种朦胧的感觉。“山前月”指的是月亮挂在山的那一边,“山后屋”指的是藏在山后面的屋子。“朦朦”写出了月色如烟似雾的景象,也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
颈联中的“幽人”指隐者,也就是作者自己。“高歌”指的是高声唱歌,“深夜门户绿”中的“绿”字则是指绿色帘幕上的花纹。“深夜”“门户绿”则写出了夜晚宁静、幽美的氛围。“幽人此高歌”,写出了隐者此时正在高歌,“深夜门户绿”则表现出了夜幕之下,诗人家门前的绿色帘幕上绣有花纹,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一鬨”是动词词尾助词。“一鬨入深竹”则表示众人都纷纷跑进深深的竹林里去了。“一鬨”写出了众人的热情奔放,而“深竹”则暗示了这片竹林的深远和幽静。
尾联中的“喜极”一词写出了诗人此刻的高兴情绪,同时也暗示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喜爱。“忘周旋”则表明他完全沉浸在欢乐之中,而“一鬨”则表现出了他热情洋溢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境界。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他对自由、独立和自我追求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