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何所有,有橘三百丸。
切以金错刀,供之白玉盘。
爱此香与色,使我不能餐。
入粤秋已深,不及荔子丹。
霜中得佳实,相对如古欢。
荔好终苦热,何如贞岁寒。

诗词名句“舟中何所有,有橘三百丸。切以金错刀,供之白玉盘。”出自清代文人陈沆的《由广州至南雄舟行杂诗其四 (辛巳)》。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从字面意义来看,“舟中何所有,有橘三百丸”描述了诗人在船上看到的情景。这里的“舟中何所有”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中的所见所感的好奇和惊喜。而“有橘三百丸”,则直接点明了橘子是船上的宝贵之物。橘子作为南方特产,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著称,在这里成为了船上不可或缺的美食。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既展现了橘子的珍贵,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特产的珍视和怀念。

“切以金错刀,供之白玉盘”进一步描绘了橘子被精心摆放的场景。这里使用了“切以金错刀”,意味着用珍贵的金属切割工具将橘子切成片状,再以“白玉盘”盛放,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橘子的色泽鲜亮、晶莹剔透,也暗示了橘子的珍贵和美味。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橘子带来的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诗人的情感并不仅仅局限于对橘子的描述。“爱此香与色,使我不能餐”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橘子的喜爱之情。他不仅欣赏橘子的色彩和香味,更因为无法亲自品尝到而感到惋惜。这种情感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美味的深深眷恋。

“入粤秋已深,不及荔子丹”则是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思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南方水果的喜爱,特别是荔枝。荔枝因其鲜艳的红色而得名,而诗人在这里用了“不及荔子丹”来表示自己未能品尝到最新鲜、最红润的荔枝的遗憾。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荔枝的美味,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不同季节水果的独特偏好。

《由广州至南雄舟行杂诗其四 (辛巳)》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橘子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特产的怀念。同时,诗人的情感表达也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经验的抒发和对生活态度的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