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云中叟,招我海上山。
感激从之去,不知险且艰。
道逢旧相好,揽衣遮我还。
此中多豺虎,何苦自弃捐。
岂不思返辙,后有千仞渊。
失足分寸地,孱躯堕荒烟。
却视云中路,五色导我前。
初程不努力,何由造其巅。
【注释】:
云中叟:仙人。海上山:指海中的仙山蓬莱。
感激从之去:感激仙人的邀请,前去赴会。
道逢:在路上遇到。相好:朋友。
豺虎:比喻险恶。自弃捐:自己放弃。
千仞渊:《诗经·小雅·鹤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朱熹注:“千仞,高也。言其高远广大。”后因以喻极高处。
分寸地:指极小的距离。
孱躯:弱小的身体。堕荒烟:落在荒凉的地方。
五色导我前:指五色云霞引导着他向前。
初程:开始的一段路程。造:达到。
【赏析】:
此诗为酬唱之作。丙子年,王世贞在山东登州(治所在今莱阳)任上,与竟陵(今湖北钟祥)人杨升庵(字孟明,号升庵)、黄辉(字玉立,号玉立)相识,三人志同道合,结为“忘形交”。王世贞曾作《同玉立、孟明游竟陵诸名胜》等诗,此诗是其中之一。
首联起笔突兀,直陈其事:昨日,仙人云中叟来招,我于是前往。颔联写赴约途中的心境和感受。“从之”二字,写出了诗人的感激之情,而“不知险且艰”,则表现出他随遇而安的旷达胸襟,以及面对困难仍不失乐观精神的精神风貌。颈联写路上偶遇故交的情形。“揽衣遮我还”,既见其对老友深情厚谊,亦显出他随和宽厚的人格魅力。尾联写到达目的地的感受。“何苦”,反诘的语气,表达出作者内心的不平之气。“后有千仞渊”,意谓前面还有极高的山峰等待攀登,暗喻自己的前途还很长,不能就此止步;“失足分寸地”,则是对自己未能及时努力的自责。
全诗虽无一字直接点题,但句句关涉到“竟陵”两字,而且用典贴切,抒情真切,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又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