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古有良有司,今者逃荒官不知。
一路嗷嗷男挈女,分分避荒如避虎。
饿腹况兼行路苦,清晨冲风夜戴雨。
只知四方口可糊,谁料饥荒无处无。
官府捉人牛马驱,慎莫乞食门前呼。
家乡腊前见三白,且可归来食新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主题;然后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注意通假字、词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逃”:逃避;“饥”:饥饿;“口”:人口。

译文:古时候有良有司管理救灾,如今官府不知道如何救济灾民。路上男男女女带着老小,躲避饥荒如同躲避猛虎一样。饥饿肚子的人还加上走路的苦痛,早上顶着寒风,晚上披着雨水。只知四处寻找口粮填饱肚子,哪里料到饥荒到处都有。官府抓人驱赶牲口,不要在门前乞讨。家乡腊月里见到三白,可以回家去吃新麦。

赏析:

首句“救荒古有良有司”,是说自古以来就有官员们来救济灾民,说明古代统治者重视救灾工作,但第二句却写到了“今者逃荒官不知”,指出了今天官员对灾民的忽视,表现出了诗人的愤慨情绪。

“一路嗷嗷男挈女,分分避荒如避虎。”意思是:一路上哭声凄惨,人们纷纷携家带口躲进山里,就像躲避猛虎一样。“嗷嗷”形容哭声,“挈”,携带。“分分”,急忙的样子。这两句通过写人们的慌乱,写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灾民的悲惨生活状况。

诗人又从灾民的角度,具体描绘了他们的苦难生活。“饿腹况兼行路苦,清晨冲风夜戴雨。”意思是:饥饿难耐,又加上走路的困难,早上迎着狂风,晚上被暴雨淋湿。这是诗人对灾民苦难生活的真切描写,也是诗人同情灾民的具体体现。

“只知四方口可糊,谁料饥荒无处无。”意思是:只知道四处求乞,希望找到一些食物填饱肚子,哪里料想到饥荒无处不在。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灾民遭遇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命运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爱之心。

结尾两句是诗人对灾民的劝诫。“官府捉人牛马驱,慎莫乞食门前呼。”意思是:官府捉人驱牛,不要在门前乞讨。这句诗是对灾民的忠告,也是对统治者的提醒,希望政府能够关注民生,及时救济灾民,减轻灾难带来的痛苦。

最后一句“家乡腊前见三白,且可归来食新麦”,意思是:家乡腊月里见到三白,可以回来吃新麦。这是诗人对灾民的美好祝愿,也是他对灾区人民的一种鼓励。

这首诗通过对灾民的描写和劝诫,表达了诗人对灾民的同情和关爱,同时也对统治者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关注民生,及时救济灾民,减轻灾难带来的痛苦。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真挚热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