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片荒荒土,满眼流离风又雨。
年荒父母竟无恩,卖尽田园卖儿女。
可怜父与母,泪落心内苦。
岂不恋所生,留汝难活汝。
往年生儿如得田,今年生儿不值钱。
卖女可得青蚨千,卖儿不足供一餐。
大车小车牛马走,儿啼呼父女呼母。
役夫努目刀在手,百口吞声面色朽。
此时父母死更生,食尽还增骨肉情。
月黑风寒新鬼哭,饥魂一路唤儿声。

【注释】

河南:古地名,今河南一带。

荒荒土:荒芜的土地。

流离风又雨:流离失所,风雨交加。

年荒:岁歉、饥荒。

无恩:无情无义。

卖尽田园卖儿女:卖尽了田地和子女。

怜:怜悯。

青蚨(fú):古代一种铜钱,圆形,圆孔方穿,用线穿起来可以当货币使用。

大车小车牛马走:形容人们为了生计到处奔走,连牛马都参与运输。

役夫:服徭役的人。

努目:睁大眼睛。

吞声:不敢出声,有气无力地发出声音。

骨肉情:血缘关系。

饥魂:饥饿的灵魂。

新鬼哭:死去的亲人在阴间哭泣。

一路:到处。

【赏析】

此诗反映了唐末农民的悲惨处境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

全诗以“卖儿女”为中心,描写了农民为生存而被迫卖儿卖女的社会现象,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苦难和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愤慨之情。

第一段写河南一片荒芜之地,农民家破人亡,父母没有恩情,只好卖掉儿子女儿。第二段写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意,他们泪洒心头,内心痛苦不堪。第三段写子女们被卖后的痛苦与悲鸣,以及父母在生死边缘的挣扎和无奈。第四段写父母在失去子女后,更加悲痛欲绝,甚至到了食尽骨肉的程度。第五段写月黑风高的夜晚,饿殍遍地,哭声震天,令人心酸。最后一段写农民在饿死之后,仍然念念不忘的是他们的亲生骨肉,即使他们已经死去,也仍然呼唤着他们的儿女。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首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