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
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
穷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输。
道谊既轻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

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
注释: “涛声”指的是波涛的声音,”寒泊”意味着寒冷的停泊,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感觉。”万瓦”指的是无数的屋顶瓦片,它们在霜冻中显得格外清晰,而”霜中”则强调了这些瓦片上覆盖着霜的景象。”听雁呼”描绘了人们在寒冷的天气里听到大雁的叫声。

第二句:

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
注释: “曾是”指的是过去,”绿杨千树好”形容过去扬州城的柳树非常多,非常美丽。这里的”好”可能也暗指繁荣或美好时光。”只今”则是现在的意思,”明月一分无”意味着现在的月亮不再像以前那样明亮,这里可能隐含了某种失落或遗憾。

第三句:

穷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输。
注释: “穷商”指的是生意不好、经济状况不佳的商人,”日夜荒歌舞”描述了他们在艰难时期仍然试图通过歌舞来维持生计。”乐岁东南困转输”则表明在丰收的年份里,商人因为运输需求而导致的经济负担加重。

第四句:

道谊既轻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
注释: “道谊”指的是道德和友情,”功利”指的是利益和实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认为道德和友情比利益和实用更重要的观点。”临风还忆董江都”中的”董江都”可能是一个特定的人名,但在这里没有具体的解释。作者可能在回忆与这个人有关的一段往事,或者是一种情感上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扬州城的自然景观、历史变迁和经济状况的描述,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关注以及对道德和友情的重视。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