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湾秋,孤城迥欲流。
寒涛沈戍鼓,暗橹答渔讴。
雁落月边树,星移江上楼。
青天相对久,夜气满沧洲。

诗句释义

1 三十六湾秋:这一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三十六弯的河流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凄凉。

  • “秋”代表季节,“三十六湾秋”形容秋季时河水曲折多变的景象。
  1. 孤城迥欲流:孤城在秋风中显得孤独且似乎要被江水带走。
  • “孤城”指的是一座孤立无援的城市,“迥欲流”形容这座城似乎与江水融为一体,即将被冲走。
  1. 寒涛沈戍鼓,暗橹答渔讴:描述夜晚时听到的声景。
  • “寒涛”指寒风拍打波浪的声音,“沈戍鼓”表示军营中的鼓声,“暗橹”指渔船上的橹声,“答渔讴”是渔民们的回答声。
  1. 雁落月边树,星移江上楼:继续描述夜深人静时的景致。
  • “雁落月边树”形象地描绘了大雁飞过月亮旁的树木,“星移江上楼”则描述了星星在江面上移动的景象,暗示夜色已深。
  1. 青天相对久,夜气满沧洲:表达了对这种宁静夜晚的留恋和赞美。
  • “青天”即夜空,“相对久”意味着天空与大地之间长久相对,“夜气满沧洲”表达了夜晚的氛围充满整个沧洲。

译文

三十六弯的河流在秋风中弯曲流淌,孤城在江水面前显得孤单。寒冷的波浪淹没了戍楼上的鼓声,而渔船上的橹声回答了渔民的歌声。一群群大雁飞过了月光下的树林,星星在江面上游动着消失在远方。夜空宽广无边,夜色弥漫了整个沧洲。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首句通过数字“三十六”强调了河流的蜿蜒曲折,营造出一种深远、空旷的感觉。第二句“孤城迥欲流”,通过“孤城”与“江水”的对比,突出了城市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无力感。第三句“寒涛沈戍鼓”,利用“寒涛”与“戍鼓”的听觉冲突,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和动态美。第四句“暗橹答渔讴”通过声音的互动描写,营造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最后两句“雁落月边树”,“星移江上楼”,运用具体的景象来加深意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平静美好夜晚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