蕞尔朝城地,人烟昼不喧。
民穷儿女贱,县小吏胥尊。
老树藏官廨,狂风落市门。
春田荒已久,何事野花繁。
朝城县是一个小地方,但人来人往并不喧嚣。
百姓穷困,女儿也被视为下贱,县官却受到尊敬。
老树掩映官署的门户,狂风扫落了城门的旗杆。
春田荒芜已久,野花却繁茂地生长。
注释:
- 朝城县:地名,位于中国某个时期。
- 蕞尔:小而简陋的样子。
- 昼不喧:白天不喧闹。
- 民穷儿女贱:百姓贫穷,子女被视为下贱。
- 县小吏胥尊:县官地位崇高。
- 老树藏官廨:古老的树木隐藏在官署的门房中。
- 狂风落市门:强风刮落了城门上的旗帜。
- 春田荒已久:春天的田地已经荒芜很久。
- 何事野花繁:为什么野花会繁盛?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朝城县的一个小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首先,诗人通过“朝城”和“蕞尔朝城地”等词语,表达了对朝城县这个小地方的轻视和不屑。接着,诗人描绘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人烟昼不喧”意味着人们白天不喧闹,可能是因为生活贫困或者缺乏娱乐活动。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当地官员的形象,“民穷儿女贱,县小吏胥尊”表明官员受到尊敬,而百姓则被认为卑微。这种对比突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不公平现象。然后,诗人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老树藏官署的门户,狂风扫落了城门的旗杆”暗示了环境的恶劣和社会的不稳定。最后,诗人感叹“春田荒已久,何事野花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惋惜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