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烽火忽猖狂,北渡漂流天一方。
五载辘轳三日叙,海山晤对最凄凉。
【注释】
不期 ── 没有预料。
烽火 ── 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烟火,这里指战乱。
猖狂 ── 形容非常放肆、任意妄为。
北渡 ── 指从黄河以北渡过黄河到南方避难。
漂流 ── 漂泊不定。天一方 ── 泛指遥远的边地。
叙 ── 同“诉”。
海山 ── 泛指大海和高山。晤对 ── 面对;相对。
最凄凉 ── 形容心情十分悲伤。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避乱在成都草堂时所作,是他七律中的一篇佳作。诗人以极其简练的笔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朋友不幸遭遇的凄苦心情。全诗语言朴实,风格沉郁悲凉,情调低沉,但不失为一首感人至深的好诗。
开头两句:“不期烽火忽猖狂,北渡漂流天一方。”意思是说,没有预料到战争突然发生,只好仓皇渡河而北,漂泊到了远离家乡的北方。首句“不期”二字,道出了自己被迫出奔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烽火”二字,既点明战乱的背景,又表明自己的流离失所。“猖狂”二字,既表现了战争的凶恶,又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惶恐不安。次句“北渡漂流天一方”,则描绘了自己流离转徙、飘泊不定的悲惨处境。“北渡”“漂流”二字,既表明了自己的行踪,也表现了战争的混乱和自己的无奈。
颔联两句:“五载辘轳三日叙,海山晤对最凄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经过五年漫长的岁月,我们才终于得以相聚,然而见面时却只有三天的欢聚。海上山岳相望,彼此对视,心中都充满了凄凉。“五载”、“三日”、“辘轳”、“海山”等词语,都富有感情色彩,既显示了时间之长,也表现了相见之难。“最凄凉”三个字,既是对两人相见情景的概括,又是对他们当时心境的写照,既表达了他们相见时的哀伤之情,也反映了他们内心对于时局的不满和忧虑。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在字词选择上却很讲究,如“烽烟”一词既表现出战争的背景,又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天一方”则描绘了他们流离转徙、漂泊不定的悲惨处境。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海山相望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于时局的担忧和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背景和个人经历的描述,以及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奈和凄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