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熄叹鸿蒙,苍茫太古风。
偶涂荒野景,榛荟满山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然后理解诗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及艺术手法的运用即可。题干要求“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考生在作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同时,还要注意对题目要求的把握,即“赏析”。
题画二首其一(其一)
烽熄叹鸿蒙,苍茫太古风。
偶涂荒野景,榛荟满山中。
【注释】
①烽: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烟火;②鸿蒙:宇宙初开时的混混沌沌状态;③苍茫:形容景色广大而迷茫;④太古:远古时代;⑤荒野:原野,空旷之地;⑥榛荟(zēnhuì):灌木丛生的样子(草木繁茂);⑦山中:指深山之中。
【赏析】
第一句“烽熄叹鸿蒙,苍茫太古风”,烽火熄灭了,感叹宇宙之初的浑沌状态。这一句是说,在烽火熄灭之后,大地一片苍茫,就像远古时代的浑沌状态。“苍茫”一词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喜爱。
第二句“偶涂荒野景,榛荟满山中”。“偶涂”,偶然涂抹的意思。“榛荟”(zhēnhui),灌木丛生的样子。这一句是说,偶尔涂抹于原野之上,满山都是茂盛的灌木丛。“榛荟”一词,用来形容荒凉的原野上长满的灌木丛,也暗示着战火已经烧尽,一片荒芜。
第三句“偶涂荒野景,榛荟满山中”与第一句“烽熄叹鸿蒙”之间,形成了一种时空上的转换。烽火熄灭之后,天地间一片苍茫,只有荒原上偶尔涂抹的一些灌木丛。而这种灌木丛又布满了大山深处,使得整个大地都笼罩在荒凉、寂静的氛围里。“偶涂”,“榛荟”两句,描绘出一幅荒凉凄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大自然带来的破坏的痛惜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战争结束后的景象。烽火熄灭了,大地一片苍茫。偶尔涂抹于原野之上的荒野,满山都是茂盛的灌木丛。战乱已经过去,大地恢复平静和生机,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却难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