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氲雾霭拥危峦,象肖灵蛇势郁盘。
望去神光凌斗极,飞来秀色落桑干。
龙潭云出千岩雨,虎口风生万壑寒。
我欲摩崖登绝顶,扶摇何处觅青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恒山二首 其二》。下面逐句解读并附上赏析:
- 氤氲雾霭拥危峦,象肖灵蛇势郁盘。(注释:弥漫的云雾缠绕着险峻的山峰,如同灵蛇般蜿蜒曲折。)
- “氤氲”指的是弥漫的云雾,“雾霭”是指轻飘的云气,两者合起来描述的是山峰被云雾环绕的景象。
- “拥”表示围绕或笼罩,“危峦”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峦。
- “象肖”意为形态相似,“灵蛇”通常指代灵活且有智慧的动物,这里比喻山峰的形态。
- “势郁盘”形容山峰的气势磅礴,盘曲蜿蜒。
- 望去神光凌斗极,飞来秀色落桑干。(注释:从远处看,神的光芒直冲天际;从近处看,美丽的景色如雨点般洒落在桑干河。)
- “望”指的是远处眺望,“神光凌斗极”形容山峰上的光辉照耀到天空的最高点,如同直插云霄。
- “桑干”指的是桑干河,古代的一条河流名称,这里可能借指河流旁的美景。
- “飞来”表示忽然降临、突然出现,用来形容山间云雾和瀑布等景象的变幻。
- “秀色”指的是美丽而清新的景色,与“落桑干”相配合,描绘了一幅山水交融的画卷。
- 龙潭云出千岩雨,虎口风生万壑寒。(注释:龙潭上涌出的云雾像无数岩石间的雨,虎口处吹来的风使万壑都感到寒冷。)
- “龙潭”可能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湖泊或山间小水潭,这里的云雾仿佛从龙潭中涌出。
- “千岩雨”意味着千座岩石之间充满了细雨,形象生动。
- “虎口风生”暗喻风吹过山谷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老虎怒吼,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 “万壑寒”则形容山谷之间遍布着寒冷的气息,增强了诗句的冷寂之感。
- 我欲摩崖登绝顶,扶摇何处觅青鸾。(注释:我想攀登峭壁至最高峰,在高高的悬崖上寻找那只飞翔的青鸾。)
- “摩崖”指的是在陡峭的山崖上雕刻文字或图画,这里暗示了攀爬的过程。
- “绝顶”是指山的最高峰,常用来比喻事业的顶峰或者学问的最深境界。
- “扶摇”在这里比喻快速上升或直上云霄,也用来比喻仕途或学术的进步。
- “青鸾”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这里可能隐喻着高远的理想或是追求的目标。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恒山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首句以“氤氲雾霭拥危峦”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境之中。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峰的气势,展现了它们既雄壮又多变的特质。诗中的“神光”、“秀色”、“云出”、“风生”等意象,不仅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还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最后两句则转向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超越平凡、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整首诗既有宏大的山水画面,又有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作者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