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然天半御风轻,身在浮图绝顶行。
三辅山河掌上尽,五陵云树望中平。
絪氲香界从朝暮,高下桑田几变更。
故事尚传唐进士,曲江宴罢共题名。
【解析】
本题是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了解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选项从内容、手法等方面具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慈恩寺浮图”:登上了慈恩寺的宝塔。“飘然天半御风轻”,身在浮图绝顶行:飘飘然好像身在天上,御风而立于塔之绝顶。“三辅山河掌上尽”,五陵云树望中平:“三辅(指长安以东的关中地区)山河尽在掌中;五陵(长安附近的五个山丘)云树遥映眼前。”这三句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俯视长安城及其周围的壮丽景色。“絪氲香界从朝暮”,“高下桑田几变更”两句写寺院周围,从清晨到傍晚,香烟缭绕;四周山峦起伏,层层叠叠,有时也像大海一样波涛滚滚,有时又像陆地一样平坦开阔。“故事尚传唐进士,曲江宴罢共题名”:相传当年唐人科举考试前,常在此地举行宴会,并在宴会上吟诗作赋,以助文思。
【答案】
译文及注释:
登上了慈恩寺的宝塔。飘飘然好像身在天上,御风而立于塔之绝顶。
三辅山河尽在掌中;五陵云树遥映眼前。
香烟缭绕;四周山峦起伏,层层叠叠,有时也像大海一样波涛滚滚,有时又像陆地一样平坦开阔。
相传当年唐人科举考试前,常在此地举行宴会,并在宴会上吟诗作赋,以助文思。赏析:诗人登上慈恩寺的塔,凭栏远眺,只见三辅山河尽在掌中,五陵云树遥映眼前。
“飘然天半御风轻”一句,既形容塔身之高,亦形容其凌空之姿,可谓极尽飞檐翘角之妙。
“身在浮图绝顶行”二句则由仰视转为俯瞰。此时,诗人已置身塔顶,俯瞰着长安城的山水大地。这里,他看到了三辅大地,那辽阔的地域,尽收眼底;也看到了五陵云树,那葱茏的林木,尽收眼底。这两句写诗人在欣赏了大好河山之后,又为眼前所见到的美景而赞叹不已。
“絪氲香界从朝暮”二句写寺院周围,从清晨到傍晚,香烟缭绕;四周山峦起伏,层层叠叠,有时也像大海一样波涛滚滚,有时又像陆地一样平坦开阔。这两句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寺院全景图。
“故事尚传唐进士”二句,是说传说当年唐人在科举考试前,常常在这里举行宴会,并在宴会上吟诗作赋,以助文思。这两句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深意。
它说明这首诗是写景抒情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所见的美景,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表现了自己对大唐盛世的赞美之情。
它也揭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当时正值唐王朝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因此,许多文人雅士都纷纷来到这里,吟诗作赋,以歌颂大唐盛世。而这首《登慈恩寺浮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