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全球,以未遂瞻韩为憾;
香焚一瓣,抒向来慕蔺之忱。

【注释】

挽张百熙联:挽张百熙的对联。百熙,字次亮,安徽桐城人,清末重臣。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国子监祭酒,次年病卒,年仅45岁。其为人耿直敢言,为官清正廉明。

【赏析】

此诗作于辛亥革命后,作者在南京就任实业部次长时,挽赠国子监祭酒张百熙。

首句写张百熙名震全球;“未遂瞻韩”指张百熙未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第二句点出他生前有“慕蔺之忱”,蔺,即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以能言善辩著称。这里暗含“张百熙”与“蔺相如”的典故,意在赞颂张百熙为国效力,虽死犹存。

颔联用典。香焚一瓣,喻指张百熙临终前还念着国家大事,抒怀平生抱负。向来慕蔺之忱,指张百熙生前曾以蔺相如自比。

每一句中都含有典故,且句句用典,句句抒情,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张百熙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