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尚北面尊师,度在人亡,动天朝故笏悼思,史馆他年应补传;
长者以西宾迟我,情深缘浅,怅江上扁舟相访,灯窗中夜哭遗书。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由林大钦创作于乾隆六十年(1765年)。它哀悼的是已故的名臣林天龄。
诗句解读:
- 先皇尚北面尊师: “先皇”指的是皇帝,“尚北面”表示尊敬,“尊师”则表明对老师的尊敬。这里表达了对老师去世的悼念。
- 度在人亡: 这里的“度”可能是指“悼念”、“哀伤”之意。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老师去世了。”
- 动天朝故笏悼思: “动天朝”意味着非常震惊或惊动了朝廷上下,“故笏”是古代官员用来记事的笏板,这里指老师生前用过的笏板。这句话表达的是朝廷内外都为老师去世而感到悲痛。
- 史馆他年应补传: “史馆”即史官之馆,是记录历史的地方,“补传”则是补充列传,意指老师的历史功绩将被后人铭记。这句话意味着尽管老师已经去世,但他的贡献将会被后人记住。
- 长者以西宾迟我: “长者”是对老师的一种尊称,“西宾”指的是西席上的老师,也是指老师,“迟我”则表示老师对我的教诲和照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因为老师不仅教给了自己知识,还在生活中给予了帮助和关怀。
- 情深缘浅: “情深”表示感情深厚,“缘浅”则表示缘分不够长久。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虽然师生之间的感情很深,但因为某种原因,这种缘分并不够长久。
- 怅江上扁舟相访: “怅”是一种失落、遗憾的情感,“江上扁舟”指的是江上航行的小舟,“相访”则表示相互拜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因为老师的去世而感到的失落和遗憾,因为他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老师了。
- 灯窗中夜哭遗书: “灯窗”是指夜晚点着灯的书房,“夜哭”表示在夜里哭泣,“遗书”则是老师留给作者的遗书。这句话可能是在说,因为老师的去世,作者再也见不到老师了,只能在夜晚对着灯房哭泣,读着老师的遗书。
译文:
先皇尊崇北向的尊师,
悼念逝去的人,触动上天的朝笏,
史官的殿堂未来应补传记;
长者以西宾的身份慢待我,
情深缘浅,怅然江上扁舟相访,
灯窗中夜哭遗书。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已故老师深深的怀念和敬意。同时,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师道的重视以及教师对学生们的影响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