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能吟,诗成不怕人嫌瘦;
一樽亦醉,酒少何妨自号颠。
【注释】
五字:指五言诗;吟:诵读、吟哦。
一樽:指酒杯;亦醉:也醉;自号:自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作者在诗中以酒喻人,写朋友饮酒作乐,自我陶醉的情景。
首句“五字能吟,诗成不怕人嫌瘦”,意谓五言古诗可以吟诵,即使诗作写得瘦弱一点,也不会有人嫌弃。“能吟”即善于吟诵,这里指的是会作诗,有文才。“嫌瘦”是担心诗作太短小,不够饱满充实。“五字”句用典,《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每入宫殿,王公百僚皆望之,唯顾长康(顾恺之),于是退而赋‘青眼’。”后因以“青眼”代指陆机,“白眼”代指顾恺之。又据《南史》,南朝齐时,颜延之为始安郡,有门人夜宿,闻邻舍有声,以为主人将死,大恐。明日,主人问:“谁者?”门人说:“是我主人。”主人曰:“君能来我此,何乃见疑?我本不及卿,卿今声正振于吾前,何得便云不祥?吾今且眠,不能与卿言语。”这两句是说,你虽然作五言诗,而且诗作瘦弱一点,但你作得好,别人不会嫌弃的,你也不用怕。“不怕人嫌瘦”一句,是说作诗要有自信。“五字”句用的是典故。“诗成不怕人嫌瘦”一句,是说作诗要有信心。
次句“一樽亦醉,酒少何妨自号颠”,意思是说,即使是一杯酒,也能使人沉醉,酒量少有什么关系呢。“亦醉”意为“也可以喝醉”;“自号颠”意为“可以自称醉鬼”。这两句是说,只要高兴,喝多少酒都可以。“一樽”句用的典故出自《晋书·王戎传》:“尝过吴市,见一人提鸡笼,从里呼驴,卖食人众,因戏谓伯仁曰:‘此贩鸡者尔!’伯仁曰:‘非但鸡也。’”后遂以“吴市”指繁华闹市。这两句是说,只要是喜欢喝酒的人,喝什么酒都行,不必拘泥于酒量大小。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自号颠”就是自我吹嘘的意思,诗人把酒比作了“颠”酒,把自己比作了自称为“颠”酒的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只要高兴,喝多少酒都可以,不必拘泥于酒量大不大的问题。“自号颠”这句用的是典故,《晋书·阮籍传》载:“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率意偃仰,或登高临下,或设井华屋,或弋射草野,或好弹琴音调,久而不去。”后人遂以“自号颠”指阮籍。这两句是说,只要能快乐饮酒,就没有必要在乎酒量的大小了。“自号颠”一句用的典故是借用典故,表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和旷达的人生态度。